换源:
阿飘与玫瑰 (七十二)关于落风尘02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十八岁的金昌富不想去学一门手艺,而是想要学做生意。
偏僻的乡村小镇,落后的小小县城,有什么手艺可学呢?还不就是那几样:水电工,泥瓦工,油漆工,这三个可以统称建筑工人。
要学这些倒是不难,随便找个亲戚就是师傅,只不过师傅家过的也不怎么样,并没有凭借手艺发家致富。
再就是学修电器,修电视机,修收音机,修洗衣机……,小地方的普通人家没有多少电器要修。金昌富也不想挣那种掰着手指头就能算出来的收入。
所以他要做生意,做生意可以财源广进,可以名利双收。
他从父母那里要了600块钱的启动资金。2003年,600块钱可以在县城里买一平方房子,是一个建筑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摆地摊不能卖吃的,卖不出去会坏,回到家也没有冰箱冰柜可以放。
他决定参照书上写的那个人的发家史,卖衣服,先摆地摊,有钱了再开店,店做大了再搞批发,然后再开厂自己加工服装。
但是600块钱卖衣服本钱少点,集市上有几个卖衣服的大摊子,开着三轮,带着展示衣服的货架,到了地方一摆就是移动的服装店。
金昌富当时没想想那几个大摊子的老板为什么没有开店开厂当上大老板呢?也许他想了,但认为他们没有眼光没有魄力。
只有600块钱启动资金和用自行车载货的金昌富只能卖内衣内裤袜子手套之类的杂货,他有信心很快就能挣够开店的钱。
摆地摊就是到批发市场买来然后到集市上加价卖出去挣差价呗。
很快他就把货进来了,货是根据他的审美选的,他觉得一摆开就会被抢购一空。
然而满满的一腔热血临到要去摆摊的第一天,他却胆怯了。
早晨他妈妈一早起来做饭,原本为的是他爸爸要去工地上干活,现在他要去创业了,也要早点起来了。
但是一直性格内向的他仿佛才又突然想起来自己是性格内向的人,摆摊做生意可不是内向的人能做的了的事情。
好吧,第一天有点硬着头皮上阵的感觉。
骑上自行车,带上用纸箱子装的商品,纸箱里除了要卖的东西还有一块大的布,那是他妈妈给他放进去的,不然怎么摆摊?总不能把东西都放地上吧?
到了集市上,十八岁的金昌富更加没有勇气了,集市上早已人山人海,买的卖的,人来人往,想找个地方把东西摆开着实不易。
赶集卖东西的人往往早晨五六点就要来的,要找个好地方。有的老摊子是常户,基本上常年固定在一个位置,就成了他的专用位置了,其他人不能抢,假如有不守规矩的去抢了,争执起来,围观的人也要指责他。
金昌富骑着车子转了一圈,似乎哪里都不合适,而最不合适的就是他一个翩翩少年竟然来赶集卖东西。
看看那些赶集卖东西的都是什么人?满脸皱纹的老者,嗓门如同喇叭的中年妇女,油嘴滑舌的小商贩,不过掺杂在他们中间的倒是也有几个年轻的,是几个年轻的姑娘,姑娘们卖的也是内衣内裤袜子手套等杂货,但是一看几位姑娘就是练家子了,而且很明显人家都相互认识,是一伙的。
按说卖相同东西的要靠在一起,赶集的人都知道哪一片是卖什么东西的,要买什么直接就奔那片去了。
可是,要和这几位姑娘靠在一起吗?要和姑娘们抢生意吗?
金昌富心想早知道这里有几位姑娘卖这些他就去卖菜了。
他推着车子兜兜转转,眼看半晌午了他的摊子还没摆开呢。
突然他听见身边有人喊他,一看是同村的一个嫂子,嫂子说:“小富,我听你妈妈说你来赶集卖东西了,你的摊子呢?”
金昌富难为情地笑笑说:“还没找到地方呢!”
嫂子哈哈大笑,说:“娘唉,你这卖东西的,集都要散了还没出摊哩!”随后指了指其中一个卖东西的姑娘,“这是我表妹,叫她几个挤挤,给你腾个空,就在这里吧,你们都是卖小衣服的!”
金昌富赶紧一脸感激地说“行!行!谢谢嫂子!”
但是明显表妹和她的小伙伴们有些不情愿,但又不能不给姐姐面子,于是挤出一个地方来。
金昌富把车子停好,把那块布拿出来铺在地上,又把要卖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摆上,“金氏集团”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只不过现实不如想象中顺利和完美,询价者了了,成交者竟无一人。
但是克服心理上的难关也是一大成就。
集市共有五个地方,五天一个轮回,一般以赶集卖东西为生的人每天跟着集市走,集市在哪里就去哪里摆摊。
第一天没开张,纵然失去了一点信心但也不能这么快就被击倒了吧?白手起家的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