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百慕大之汪胡探秘 第34章 新环境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雪莉杨的信息像是一颗石子,在我心里激起了千层浪。我们到底忽略了什么?这念头一冒出来,就怎么也挥之不去。我仔细回想在百慕大的种种经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抓不住头绪。
“老胡,想什么呢?这么入神。”王胖子的大嗓门把我拉回了现实,“飞机都要降落了,赶紧准备准备。”
我叹了口气,暂时把心里的疑惑压了下去。一下飞机,我们就受到了国际刑警组织的热烈欢迎。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举着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欢迎胡八一同志”的字样,胖子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一个劲地说:“看见没,胖爷我现在也是国际知名人士了!”
我们被安排进了一个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说着不同的语言,但脸上都带着一丝凝重和期待。
“各位,这位就是来自中国的胡八一同志,以及他的团队。”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用流利的英语向大家介绍我们,“他们在百慕大三角的冒险经历,为我们研究未知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我注意到,人群中有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我,目光锐利得像鹰隼一般。我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留着络腮胡子的男人正朝我点头示意。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开始了在国际刑警组织的新生活。说是新生活,其实更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人才,各种高科技设备更是让我和胖子看花了眼。
汪雨涵和雪莉杨被安排到了一间设备精良的实验室,专门负责研究我们从百慕大遗迹中带回来的那些文物。用胖子的话说,那就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办”。我偶尔会去实验室看看她们,每次去都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那些瓶瓶罐罐、仪器设备我是一个都看不懂,只能听到汪雨涵和雪莉杨用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交流着,一边分析数据一边做着笔记,那认真的劲头,让我不禁感叹,这才是她们真正的天地。
我和胖子则被分到了一个实战小组,专门负责处理世界各地发生的与未知现象相关的紧急事件。说白了,就是哪有怪事就去哪。说实话,我对这种安排还挺满意的,毕竟在办公室里坐久了,还真有点怀念在外面冒险的日子。实战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有身材魁梧的特种兵,也有精通各种武器的专家,我和胖子凭借着丰富的探险经验和战斗技巧,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嘿,胡,听说你们在中国倒斗的经历比电影还精彩?”训练休息的时候,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大兵凑过来,好奇地问我。
我笑了笑,转头看了看正在和几个外国佬吹嘘自己枪法的胖子,说:“都是些过去的事了,不值一提。”
“别谦虚了,我们可是听说了,你们可是从精绝古城里活着出来的狠角色!”另一个黑人小伙也凑了过来,“有机会带我们也去见识见识?”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胖子就一巴掌拍在他背上,哈哈大笑:“去去去,一边去,胖爷我的故事是能随便听的吗?得加钱!”
看着胖子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无论到哪里,他这爱吹牛的毛病是改不了了。
李明这小子,自从到了国际刑警组织,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整天抱着个笔记本电脑,说是要把他和我们在百慕大的经历写成书。我一开始还笑话他,就他那点文笔,能写出什么花来?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有两把刷子,没过多久,一本名叫《百慕大密码》的冒险小说就横空出世,迅速登上了各大畅销书排行榜。
我翻了翻他的书,发现这小子还挺会编故事,把我们在百慕大的经历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还加入了不少他自己想象的情节,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差点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经历过那些事了。
“我说李大作家,你这书里写的也太夸张了吧?我们哪有那么厉害?”我忍不住吐槽道。
李明得意地笑了笑:“这叫艺术加工,懂不懂?再说了,我要是不把故事写得惊险刺激一点,怎么吸引读者?”
不得不说,李明的书确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百慕大三角区的神秘事件,甚至还有不少人跑到国际刑警组织的官网上留言,要求我们公开更多关于百慕大的信息。
这天,我们被叫到一个会议室参加一个内部会议。会议室里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气氛显得格外严肃。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关于百慕大三角区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主持着会议,“根据我们多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百慕大三角区之所以会出现各种诡异现象,很可能与一种我们目前还无法理解的能量场有关……”
老教授的话音刚落,我和胖子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震惊。我们之前也曾猜测过百慕大可能存在某种特殊的能量场,但一直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
“胡先生,汪小姐,你们在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