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白云深处是我家 第二章 要败露了?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月儿慢慢爬上柳树梢,又慢慢升入空中。城郊有一处废弃城墙,墙边一棵不知多少年的的大树,城墙已被树根顶得有些歪斜了,风大的时候墙顶上会有些土灰被刮落。担心这城墙倒塌,即使有棵大树和城墙之间形成一个夹角,正好适合窝一个人,也没有乞儿愿意来这。而这儿,就成为小秧在这座城中唯一一个落脚点。
趁着月光,小秧将穿白日洗好的外衣脱下,细细包在一块不大的布块里,小手抓着布块的两角,熟练却又费力地将布块打个结,再打个结,确保布块不会松开。松了口气,小秧一屁股坐在一处凸起的树根上。
人声俱寂,不远处一条小溪流淌的声音不再静默,发出咕咕闷闷的声音,好似还能感受到风中带来的一丝水汽。小秧托着腮,仰头安静地盯着天上的大圆盘,大圆盘好近好近,感觉伸手就要抓到了。
小秧没忍住,张着右手,伸向月儿的方向,感觉自己的小手就在月儿盘里。小秧傻乎乎地笑起来,眼儿弯弯:月儿里有小兔子呢,还有小仙女。
小秧幻想着自己能向小仙女一样飞到月儿里,跟小仙女作伴,跟小兔儿玩耍。想着想着,慢慢合上双眼,嘴角还微微翘着。
第二天清晨,城门开了。有不少城外村落的人要到城内采买或卖东西。小秧在有人来之前就已经躲进了树根和墙角的小凹槽里,正好将她小小的身影遮住。
待日头高照,进出城的人越来越多,人声越来越嘈杂后,小秧慌着跑出去,边跑边整理衣服,眼睛四处看着人群,嘴里还喊着“爹爹。”
偶有几个人眼神转过来,看着小秧迅速跑向一个挑着扁担的男子身边,眼神又转回来,要么和身边人寒暄,要么静静等着排查进城。
小秧在挑扁担的男子和挎着篮子的女子中间站定,人群慢慢往前移。城门士兵一个个查看着通关文牒,还有的士兵在检查入城的村民携带的物品。
小秧随着人流慢慢往前移,到了她前面那个挑扁担的男子时,她状似无意地轻轻捏着男子的衣角,然后又貌似被其他小孩的打闹声吸引,转身去看他们。
士兵检查完挑扁担男子的行李和文牒后,挥手让他通过。男子挑起扁担就往前走。小秧眼角一直看着男子,看他走了几步,才恍似回过神去找爹爹,看到爹爹往前走远了,就匆忙跟着往前小跑了几步。
顺利进城。嘻嘻。
小秧几乎就是靠着这种四处认亲的方式进出城、找吃的。有的时候会有人注意到她,她就转过身貌似不懂这个人为什么要盯着她,然后跟着旁边的一群小孩一起跑开,假装跟着玩去了。大多数时候,即使有人觉得这个小孩不太对劲,但看她穿着干净,小脸白净,也会觉得自己是误解了。
有时候,有人问她是不是迷路了,要带她找爹娘。她会回答说:“前面那个穿素色衣裳的是我娘。”“那个穿花色衣裳的是我娘。”然后跑去找前面那个素色衣裳或花色衣裳的女子,拽着她们的衣裳。
女子回过身,看到一个露出可爱笑容的女孩子,大多也会忍不住露出笑容,问她有什么事。这时小秧就会带着浓浓撒娇音说话,比如,“大姐姐,你真好看。”或者“大娘,你衣服花色真好看,我要叫我娘也扯几尺布给我做。”
好心人看到她们在说话,就以为她们真是母女,也就离开了。
有时也会随手一指说,我爹在那边呢,然后跑开去。
又过了几天,进城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城门前也比往常多了几个士兵。小秧如法炮制地想要向之前无数次那样跟着进城,这次却没法如愿。
一个眼生的士兵跟小秧前面的男子说:“这是你的娃吗?今天开始,小娃也要通关文牒了,你下次得补,这次就算了。”
前面的男子转身看到小秧,一脸诧异:“这不是我的娃呀。我的娃在家呆着,没出来。”
士兵一把握住小秧的肩膀,问小秧:“小娃,你跟谁来的呀?”
小秧随机应变,说:“我刚去小解了,认错衣服,前面那个是我爹。”小秧指着前面一个衣服颜色和这个男子相似的人,作势就要解脱士兵放她肩上的手,要跑出追那男子。
士兵没让她挣脱:“那真是你爹?!你爹怎么可能不管你,自己进城了。”
小秧有些慌了:“那真是我爹,你让我去找我爹。”说着,因为心虚害怕,眼泪开始止不住往下掉。
旁边进出城的人有注意到的,看了几眼,一个娇小的女娃在士兵手下哭的稀里哗啦,士兵又手重,握着小秧肩膀的手都快陷进肉里了。好多人对那个士兵露出不满的神情,有的甚至停下脚步,要看看这个士兵准备把这女娃怎么样。
士兵有些手足无措起来,握在小秧肩膀上的手松也不是,紧也不是。人群越来越挤,大家都来凑热闹,有些不满的人甚至还嘟哝着“真是瞎办事儿,抓着个小娃还想立功是咋滴。”
人声里的不满越来越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