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包青天:从觉醒天眼开始执掌阴阳 第14章 大宋雄起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一炷香时间过去。
辽国使团七嘴八舌的尝试了许多答案,都被包拯无情否认。
瞧着这群平时自吹自擂、骄傲自大的使团,如今三锤打不出一个屁。
场面像极了大辽威逼大宋之时,大宋官员那副嘴脸,耶律雄才气得直骂娘。
大辽在宋国面前从来都是颐指气使,从来没输过,没丢过这个脸。
今天算是遇上了对头,难道真要栽在一个七品芝麻官手里?
那可是三十万两白银的赌注!
回去后如何向朝廷交代?
眼看胜利在望,赵祯、刘太后和群臣脸上都是激动和期待交织互替。
辽人要是再答不上来,大宋将轻松赢回二十万两白岁币。
自从和辽人打交道以来,大宋从未有过这么扬眉吐气的一天。
今天总算是雄起一回。
只见包拯笑道:“耶律将军,我看你们也不用白费心思。”
“别说一炷香,就算穷尽尔等一生之力,也未必能解释其中原理。”
包拯毫不留情的讽刺道。
辽国当时怎么羞辱的大宋,现在就怎么还回去。
耶律雄才道:“如此说来,包大人知晓其中原理?”
“那是当然!我汉人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
“那好,本将军认输便是,请包大人公布答案。”
耶律雄才心知耗下去也只会平添更多的羞辱,索性爽快认输,输了题目,但不能输了度量。
一众使者脸上却浮现着不甘之色,但耶律雄才已经认输,他们也无可奈何。
包拯没有继续吊大家胃口,直接宣布答案:
“因为光速快于音速,故而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什么……”
大殿之上顿时炸开了锅,辽国使团显然并不认可这个答案。
简直荒谬绝伦。
耶律雄才这次同样要求包拯给出合理解释,否则这个赌注便将作罢!
大宋群臣也都是一脸的错愕和难以置信。
只希望包拯不是信口开河,拿大辽开涮才好!
“包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面对辽国的质疑,包拯风轻云淡地解释道:
“倘若诸位站在高山之上高喊,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听到回音,这便是因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耶律将军以为然否?”
耶律雄才沉思不语。
其余人都相互目询,颇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深感有理。
除此之外,似乎也无其他解释。
耶律雄才不太信服地道:“好,就算这个解释得通,那也不代表光速快于音速。”
“电闪雷鸣不就是最好的解释么?但凡电闪雷鸣之时,眼睛立刻便能捕捉闪电,其次才是雷声。”
“如果耶律将军心里存疑,大可做一个实验。”
“如何实验?”
“找一片开阔之地,在五公里外点燃一根礼炮,不出所料的话,必先见到火光,而后才听到声响。”
听包拯振振有词,耶律雄才心里也没有了底气。
但为了十万两岁币,他不能轻易认输,只得高声回道:
“本将军还真想见识见识,倘若真如包大人所言,本使便认输。”
包拯自信一笑:“实验需要到开阔之处,不妨先解答了最后一道题目再做实验不迟。”
“也好,便请包大人出最后一道题。”
两道难题辽国使团都没有答上来,也意识到,包拯出的题目很变态,已超出他们的认知之外。
心里都没有了方才的自信。
至于大宋这边,对包拯的态度已彻底转变。
尚未出题,群臣已能预感到第三道题必定也是别开生面,不会是寻常的题目,心里不由期待。
“请耶律将军和各位使臣听好了,海上行船,通常先见船帆,而后方见船身,这是何故?”
辽国使团一愣,不太明白包拯的意思。
大海行船,先看到船帆么?
契丹人逐水草而居,没见过大海,自然不知晓船帆出海的场景。
包拯很快就明白过来,改口道:
“也罢!辽国地处北方草原,没见过大海,包拯便换个问法。”
“茫茫草原之上,数公里之外,往往先看到牛羊的头部,而后才是牛羊的脚,这个耶律将军想必比包拯更清楚。”
“不错!的确如此!”耶律雄才爽朗回应。
草原上的风貌,还有谁能比契丹人清楚?
“请问耶律将军,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