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北斗乱 第十九章 墨守成规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墨老目光深邃,凝视着陈宏嘉和铁蛋,缓缓开口道:“先前我曾说过,我墨家的武功即便不使用墨家的心法,也能施展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墨家的心法与武功毫无关联。就拿这‘非攻九式’来说,而一旦以墨家心法为根基,结合招式,那便是另一番天地,功效截然不同。”
他顿了顿,继续道:“今日,我便先为你们讲解这第一式——‘墨守成规’。此式讲究心境与身法的完美配合。无论对手如何狂攻猛打,你需心如止水,身如磐石,岿然不动。在对方的招式中寻找破绽,或待其招式用老,再伺机反攻。这便是‘墨守成规’的精髓所在。”
陈宏嘉与铁蛋听得入神,心中暗自揣摩。墨老见状,微微一笑,道:“你们需牢记,墨家武学不仅是招式之巧,更是心法之深。唯有内外兼修,方能真正领悟其中奥妙。”
陈宏嘉和铁蛋对视一眼,心中不约而同地浮现出同样的疑惑:对敌之时,不都是讲究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吗?这“墨守成规”为何偏偏要后发制人?
陈宏嘉眉头紧锁,凝神静思。墨守成规,他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慢慢的思索着,他站起来看着林中的树木,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陈宏嘉深吸一口气,心中暗自思忖:“墨守成规,并非一味地固守旧制,而是在坚守中寻求变通?墨家的‘守’,是否是一种对原则的坚持,而非对形式的拘泥?”想到这里,他心中豁然开朗,却又隐隐觉得自己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陈宏嘉忍不住开口问道:“墨守非固守,守其道而非其形。变通之中,不失其本。墨老,是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小子仍有困惑,希望墨老教我。”
墨老抬眼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哦?说来听听。”
陈宏嘉将自己所思娓娓道来,末了,他问道:“弟子以为,墨守并非一味固守,而是要在坚守原则的同时,灵活变通。不知弟子理解是否妥当?”
墨老听完,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能有此悟性,实属难得。墨守成规,确非固守形式,而是守其道、守其心。但若拘泥于形式,反失其本。你所说的变通,正是墨守的精髓所在。”
陈宏嘉闻言,心中豁然开朗,连忙躬身道:“多谢墨老指点,弟子受教了。”
墨老摆了摆手,笑道:“你能有此悟,已是不易。记住,墨守成规,守的是心,而非形。心若守得住,形自可变通。”
陈宏嘉深深点头,心中对墨守成规的理解愈发清晰,他再次向墨老行礼。
铁蛋听着两人对话,心中一片迷茫,什么呀这是,怎么就听不明白么。挠了挠头问道:“墨老,按您这么说,对敌时岂不是显得很被动?”
墨老闻言,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这便是与我墨家的精神有关了。我墨家讲究‘非攻’,敌不动,我不动。这并非被动,而是一种以静制动。其次,从与敌交手而言,若你心浮气躁,又如何能洞察对方的深浅?唯有心如止水,方能看清对手的破绽,抓住最佳的时机反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二人,继续道:“武学之道,不仅在于招式的凌厉,更在于心境的沉稳。‘墨守成规’看似后发,实则是以守为攻,以不变应万变。你们需明白,真正的强者,不在于谁先出手,而在于谁能掌控全局。”
墨老负手而立,目光如炬道:“‘墨守成规’这一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我墨家武学的精髓及基础。其精要在于‘守’字,守的不仅是身形,更是心境。你们需牢记以下几点——”
他抬起手,轻轻一挥,仿佛在空气中勾勒出一道无形的轨迹,继续说道:“其一,心如止水。对敌之时,万不可被对方的攻势所扰。无论对手如何狂猛,你需保持内心平静,如同深潭无波。唯有如此,才能看清对方的招式变化,洞察其破绽。”
“其二,身如磐石。”墨老脚步微移,身形稳如山岳,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身形不可轻浮,需稳扎稳打。无论对方如何进攻,你需以最少的动作化解其攻势,保持自身的平衡与节奏。这便是‘岿然不动’的真谛。”
“其三,以静制动。”墨老目光一凝,语气渐重,“‘墨守成规’并非一味防守,而是以守为攻。在对方招式用老、力道衰竭之际,便是你反击的最佳时机。此时出手,往往事半功倍,一击制胜。”
他说到这里,微微一顿,看向陈宏嘉和铁蛋,语重心长道:“这一式的核心,在于‘守’中藏‘攻’,‘静’中蕴‘动’。记住,真正的武学,不在于招式的华丽,而在于心境的沉稳与时机的把握。”
陈宏嘉和铁蛋听得入神,心中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隐隐触摸到了“墨守成规”的精髓所在。
墨老接着说道:“墨守成规,其宗旨在于‘守’,守的不仅是规矩,更是心中的道义。守而不僵,变而不乱,这便是墨的精髓。”他说到这里,微微停顿,目光扫过陈宏嘉和铁蛋,见两人正襟危坐,神情专注,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