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被朱棣送走,朱标拜我为太傅 第九章 朱棣到达应天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因为朱元璋中毒昏迷,每日的朝会也取消了。
有事情就上奏折就行。
这些奏折都会送到御书房,交给朱允炆统一批阅。
御书房内。
朱允炆正坐在侧桌之上,低着头,看着臣子们递上来的奏折。
只不过,大部分的奏折,他看的不是很懂,也不敢随意决断,只是简单草拟一下,留待朱元璋醒来批阅。
江西的水患。
云南的土司造乱。
这些个迫在眉睫的事情,朱允炆虽心中有章程,却鼓不起勇气让臣下去执行。
合上手中的奏折,朱允炆抬起头,揉了揉有些酸疼的眉心,拿过了下一份奏疏。
是四叔的。
朱允炆刚一翻开,神情变得僵硬。
四叔上书要回应天省亲。
若是在平时,省亲无可厚非,朱允炆也不会阻止。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
祖父,父亲都处于昏迷的状态。
自己虽然代为监国,但实际却指挥不动太多的力量。
这个时候,贸然让藩王进京都不是好的决定,更何况是如日中天的四叔燕王。
朱允炆抬起笔,想要批复不可,另择日前来。
毛笔在手,朱允炆却下不去手。
于礼,四叔以孝道为由省亲,自己无法拒绝。
与忠,四叔乃是贤王,自己若是贸然拒绝,岂不是让天下人怀疑宫中容不得四叔。
但若是同意,说不定是引狼入室。
这般说来,无论怎样抉择,于自己而言,都没有益处。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笔放下,将奏折单独放在了另外一处,不再例会。
既然处理不了,就先拖着吧。
但是,朱允炆不知,燕王朱棣在发出奏折的时候,本人已经从北平动身了,算算时间,这会儿已经到了应天府城外了。
...
城外三里处的驿站凉亭。
凉亭地势颇高,站在亭中,可以看到很远处的情景。
姚广孝带着张玉早早就侯在了此处。
因为,燕王朱棣今日会到达应天府。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远处烟尘如风卷束,混杂着马鸣之声。
“来了!”姚广孝的脸上露出喜色,带着张玉就朝着下面走去。
燕王朱棣端坐在车厢之内,此番进京,为了不引起轰动,乃是假借的北平商人之名前来,也没有带着太多的护卫。
“王爷,前面就是应天府了!”
张玉之子张辅驾着马车,朱能从旁策应,带着五个侍卫,一行人朝着应天府而来。
“提前通知广孝了吗?”车厢内,朱棣问道。
“回王爷的话,书信早就传给军师和父亲了,他们现在怕是已经在驿站等待王爷了。”张辅一扬马鞭道。
朱棣微微点头,没有再问。
再行进三里地,车队近前,张辅就看到站在路边的姚广孝和张玉,脸上露出喜悦之色。
“父亲!军师!”
姚广孝微微点头示意。
马车停顿,姚广孝和张玉走上近前,“见过王爷。”
“王爷一路舟车劳顿,臣已经安排,还请王爷在驿站稍歇,而后进城。”
“哈哈哈,广孝,你莫不是小觑了本王。”
“这和当初本王跟着魏国公纵横北漠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车厢内,传来了一声爽朗的笑声,紧跟着车帘被掀开。
一个魁梧,整个人如豹子一般充满力量的汉子从车厢内走了出来。
“王爷!”姚广孝和张玉就要下跪行礼。
朱棣忙伸出手,“欸,出门在外,不必据于这些俗礼。”
“礼不可废!”姚广孝道。
“还请王爷前往驿站休整。”张玉继续道。
朱棣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凉亭,道:“去驿站就不必了,你二人随我来凉亭吧。”
“是!”
“士弘(朱能的字),你带着他们去驿站休息一下。”
“遵命!”
凉亭内。
朱棣背负着双手,一身宽大的锦袍迎风鼓舞,面朝北,看着应天府的城墙。
“事情办的如何了?”
事情,自然是与徐妙云的婚事。
姚广孝轻声答道:“王爷放心,府中的谍子早就将讯息传给了魏国公。”
“再后来,张将军入了应天府,魏国公自然也是知道的。”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王爷这么快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