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变成学霸从学渣开始的逆袭 第二十二章:头名之争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市级竞赛的初赛阶段结束后,脩墨顺利进入了复赛。成绩揭晓时,他在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位列前三。与此同时,江奕依然稳居榜首,以一如既往的高分和出色的解题速度傲视全场。这种局面对脩墨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激励。
在前一阶段的竞争中,脩墨已经感受到江奕那种几乎无懈可击的解题能力。无论题目多么复杂,江奕总能用极为简洁的思路迅速得出解答。在这样的对手面前,脩墨深知自己必须做到更出色,才有机会挑战头名。
复赛当天,脩墨早早来到赛场,他的内心虽略有紧张,但经过之前的训练和初赛的磨练,整个人愈发镇定。他闭上眼,默默调整呼吸,努力让自己进入最佳状态。这一次,江奕就是他最大的目标。
比赛铃声响起,复赛的试卷被依次发到每个选手手中。脩墨扫了一眼试卷的题目,发现题型和初赛有明显不同,复赛更偏向于综合性的分析题,且涉及跨学科的知识。他心中暗自一惊,意识到这场比赛不仅考验单一科目的能力,更注重对全学科的理解与应用。
他深吸一口气,立刻进入状态。第一部分的题目是逻辑推理题,这类题目向来是他的优势。他迅速打开系统的“逻辑分析加速”功能,题目的复杂关系在脑海中逐渐浮现,他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这部分解题。
接下来是数学题,这一部分的难度有所提升,尤其是一道多层次的函数推导题,要求选手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思维方式。脩墨用系统的辅助能力分解题目,逐步解决其中的细节问题,并以最优解法完成推导。
就在他解决完数学部分时,脩墨不自觉地瞥了一眼江奕。令他惊讶的是,江奕的速度竟然更快,对方已经进入了物理题部分。江奕的笔在纸上快速移动,显得极为流畅,每一个步骤似乎都充满自信,仿佛题目早已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解答路径。
“他怎么能这么快……”脩墨心中闪过一丝震动,但他迅速将这份惊讶压下去,提醒自己要集中精神。他明白,和江奕的对决不仅是解题的比拼,更是心态的较量。他不能被对手的速度牵着走,而是必须以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
进入物理部分后,脩墨遇到了一道挑战性的电磁学题目。这道题复杂而繁琐,涉及大量的公式和推导过程,尤其是最后的部分设计了一个陷阱,稍有不慎便会误入歧途。脩墨知道这道题可能是得分的关键,他运用系统的“深度分析模式”小心推演,逐步解析题目中的复杂关系。
尽管江奕的速度依旧令人惊叹,但脩墨凭借系统的辅助和自己的冷静思维,终于将这道题成功解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自己逐渐赶上了江奕的进度,两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整场比赛的气氛逐渐紧张,尤其是在场外的观众席上,老师和同学们屏息凝神,关注着脩墨与江奕的表现。两人分列考场的不同区域,彼此的书写声成为了整个赛场中唯一的背景声。
进入比赛的最后一部分,脩墨和江奕几乎不相上下。他们手中的笔在纸上急速划动,思维不断跳跃,将每一道题目尽数攻克。随着时间流逝,题目难度越来越高,脩墨的脑海渐渐感到疲惫,然而他知道,此刻绝不能松懈。
最后一道题,是一道综合性的物理和化学的跨学科题目。这道题要求选手们理解物理现象,并运用化学原理推导出最终结果。脩墨看到这道题时,意识到这是整个比赛的“终极考验”,它不仅考验选手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极高的推理和逻辑能力。
脩墨深吸一口气,快速打开系统的“跨学科整合模式”。在系统的帮助下,他逐步理清题目中的关键点,同时迅速构建推导逻辑。然而,江奕的速度丝毫不逊色,他的手几乎没有停顿,以流畅的节奏推进每一个步骤。
此刻,整个赛场的气氛紧张至极,观众们的视线锁定在两人身上,几乎忘记了呼吸。脩墨感到压力倍增,但他心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他知道,眼前的江奕是他成长路上最大的对手,而这场头名之争,将是他们之间最激烈的较量。
在最后的几分钟内,脩墨的笔尖没有一丝停顿,系统的辅助帮助他迅速突破思维的瓶颈,所有的推导过程在他的脑海中清晰显现。就在他完成最后一个步骤时,赛场的铃声响起,比赛结束了。
脩墨放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比赛已经让他感到无比充实。
江奕也停下了手中的笔,微微偏头看向脩墨,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和认同。这一刻,两人之间没有言语,却彼此心照不宣。江奕点了点头,仿佛在说:“你是个值得的对手。”
比赛结束后,脩墨走出考场,外面的空气带着些许凉意,让他疲惫的身体稍稍放松。林霖和其他同学走了过来,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尽管成绩还未公布,但他们都看到了脩墨全力以赴的表现。
不久后,竞赛成绩在学校的公告栏上公示出来。
“第一名:江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