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长河诡棺 第二章:尹氏家族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这天晚上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一阵阵的夜风吹得人惬意无比。长河西岸边上更是铺满了凉席或是摆满了竹床,由于入睡的时间还尚早,故而使三五成群的男人们聚集在一起,或是抽烟,或是品茶,亦或是叨着自己婆娘的愚昧或懒惰,也使一些女人们借着皎洁的月光在长河岸边浆洗着衣服或被褥,或是三三两两的老妪坐在竹床上谈论着尹氏家族的故事,其中也不乏一些孩童穿梭在人群之中......尽管这是一片祥和且温馨的时刻,但往往在这种时刻就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件,那就是一直神神叨叨的“王半仙”没有出现在人群中,而且谁也不知道“王半仙”去了哪里,正在干什么,没有知道。
此时的“王半仙”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镰刀走走停停地出现在尹氏家族的四合院前。她在四合院的艮、巽和兑位上焚烧了几张冥钱,便开始默念咒语,最后才拾级而上。几年没有人打扫,四合院已破败不堪,庭院里长满了野草,一些观赏的树木也疯长成了大树,有的树枝还穿透了屋顶,一股如此悲凉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更令她想起尹氏家族昔日的辉煌:那是一个久到记不清的年代了,尹氏家族四合院的建造者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长河西岸,便认为这么好的一块风水宝地怎么就没有人居住与管理,倘若将尹氏家族全部搬迁到此,或许可以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从而就不用再为生计而发愁,只是从大山里搬出来又谈何容易?一家人跋山涉水、舟车劳顿,实在是不容易,即使到了长河西岸也没有一个栖身之所。尹氏家族四合院的建造者经过一番激烈地思想挣扎,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然而,他却非常不甘心,长河西岸实属一片风水宝地,毕竟长河西岸有着大片肥沃的土地,可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之类的农作物,从而大大的改善缺少粮食的问题,其次就是水利,若是遇到干旱季节,可以引长河的水灌溉土地,如果遇到洪水,可以将水泄入长河,这样就不会因为干旱或洪水造成颗粒无收。虽然构想是非常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十分冷酷的,先暂且不谈举家搬迁所面对的困难,长河西岸的饮食文化、宗教信仰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尹氏家族四合院的建造者又一次退缩了,直到民国年间,尹氏家族才真正的落户于长河西岸的长河村。
在长河西岸落户的尹氏家族,并没有迅速展开开垦荒地、建造房屋的举措,而是在着重的了解长河西岸的地理人文和宗教信仰,尤其是遗留的风俗,却欣然发现长河西岸的风俗与大深山里的风俗如出一辙,这使尹氏家族建造者喜出望外,心想长河西岸的风俗都与大山里如出一辙,那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于是尹氏家族的建造者迅速组织家中的壮丁,开始实施心中的蓝图,首先是在长河西岸的边缘开垦荒地,并再三命令壮丁务必在重阳节之前可以收获荒地上的粮食,其次就是在长河村的选址,到底是将房屋建造在长河村的东头还是将房屋建造在西头,如果建造在东头,那就离开垦出来的荒地十分遥远,这样就不便于管理,甚至还会出现粮食被偷盗的可能性,但是建造在西头,那么就不符合东正西卑的思想,虽然不符合东正西卑的思想,可是有利于荒地的管理,时时刻刻都可以知道荒地的粮食产量,更可以知道长河西岸是否达到了预期值。最后就是在着重的为自己选择墓地。对于一个已经七旬高龄的老人而言,选择一块有利于自己长眠的墓地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于是他在每天的日出、晌午和傍晚都会出现在长河的西岸,可是连续几天,他都没有找到一块十分满意的地方,直到有一天的暮色降临时分,他默默地伫立在长河桥上吸烟,无意间瞥见长河东岸才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且看,长河东岸的整个地形走势犹如一只燕子,燕子的头在长河里喝水,两只翅膀上并列或排列这一间间土砖房或茅草屋,而在燕子的尾巴上则修建着一间极具豪华的四合院,隐约之中还能看见“罗氏庄园”的字样,尤其是在离“罗氏庄园”不足百步的一口水井,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那口水井刚好是燕子的眼睛,如此一块风水宝地,当初怎么就没有发现呢?尹氏家族四合院的建造者心中的那个恨呐......不是一般的文人墨客就可以阐叙的。
虽然长河东岸实属一块风水宝地,但是放眼望去,整个长河东岸居然没有一座坟茔!哪怕是无名氏的坟墓都没有一座,这令尹氏家族四合院的建造者不禁顿生疑惑,按道理上讲,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为什么没有安葬死者,那么长河东岸的死者又被安葬在哪里?他怀揣着心中的疑惑,不禁开始移步长河桥,径直向长河东岸走去。当他走过长河桥前的一片芦苇荡时,却欣然发现芦苇荡里是一一座又一座的坟茔,有的坟墓前还有一块墓碑,而有的坟墓前却是空空如也,根据那些有墓碑的显示,几乎都是罗姓的祖坟,最早可以追溯至豫章堂昇公一代,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族,竟然可以如此之庞大?不仅让尹氏家族四合院的建造者心生敬畏,而且让尹氏家族四合院的建造者产生了一个十分荒谬的想法,即一定要嘱咐后人,待自己死后务必要将灵柩抬进罗氏的祖坟中。因为在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之下,罗氏家族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名人,他们或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