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长河锁浪 第十一章 信任冲突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张志成起床走出屋子,站在院子里,目光投向村子的东边,那里是老者提及的地势较低的空地。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在那片空地上修建蓄水池的初步设想。
不一会儿,王力和艾克拜江也相继醒来,三人喝了点热茶,吃了块馕,便朝着空地走去。待到了之后,张志成单膝跪在灼热的沙地上,指尖深深插入赭红色的土层。细沙从指缝间簌簌滑落,在正午的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金芒。他反复揉搓着指腹间的土壤颗粒,细密的沙粒混着少量黏土,在掌纹间留下蛛网般的裂痕。西北风卷着沙砾掠过他的后颈,他突然松开手掌——被体温焐热的沙土瞬间被风劫掠一空,只余掌心几点晶莹的盐碱结晶。
这片空地虽然地势较低,初步判断适合修建蓄水池,但土质较为松软,若直接动工,极有可能出现渗漏和塌陷问题,这让他心中不断思索着更加可行且稳固的水利方案。
抵达空地后,张志成从背包里拿出水准仪和尺子,却发现原本应该携带的测量杆不见了踪影。他眉头微微一皱,随即环顾四周,发现空地边缘有一些较为笔直且粗细均匀的树枝,心中便有了主意。
王力先将水准仪放置在一个较为平整的位置,仔细调整水平气泡,确保仪器处于水平状态。他的动作熟练而沉稳,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看得出他对这次测量工作的重视。张志成则拿着一根挑选好的树枝,将一端尽量垂直地插入地面,然后用尺子测量从地面到树枝顶端的高度,以此来替代测量杆的功能,眼睛紧紧盯着尺子的刻度,喊道:“王力,这边高度是 1.5米,你那边呢?”王力回应道:“我这边 1.6米,但看起来这块儿地不太平啊,起伏不小,是不是得多测几个点?”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锻炼,王力对这些基础的测量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一边回答,一边在本子上认真记录着数据。
说罢,他们沿着空地的边缘,每隔三步就测一次,不仅测量深度,还使用水准仪和尺子通过三角原理来间接测量各个点的平面位置和坡度角度。张志成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尺子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他不断地调整着测量的角度和位置,力求数据的准确性。
“志成,这块儿洼地是不是有点复杂?”王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张志成问道。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
张志成点头道:“嗯,从目前的测量数据来看,渗漏系数超预期两倍,土质的情况确实不太理想,这对蓄水池的基础稳定性挑战很大!我们先把初步数据测完,然后再确定地勘的具体点位。”
艾克拜江看着忙碌的两人,笑着对旁边的村民说:“他们可是来帮我们解决用水问题的,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有他们在,以后咱们就不用为水发愁啦。”村民们听了,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虽然他们不太明白这些复杂的测量工作,但他们相信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是真心为他们着想的。
测量完毕后,张志成根据所得数据,在本子上绘制出了初步的蓄水池设计草图。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条线条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他计划利用这片空地修建一个容量较大的蓄水池,初步估算容量需达到 5000立方米,才能满足村子的日常用水和灌溉需求。通过挖掘一定深度的坑洞,预估深度在 3- 3.5米之间,并在底部和四周铺设防渗材料,来确保水池的密封性。他在绘制草图的过程中,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村子里缺水的场景,更加坚定了他要把这个蓄水池建好的决心。
同时,在水池的一侧修建一条引水渠道,渠道的设计流量根据塔里木河的枯水期流量和村子的用水峰值进行计算,在连接总干渠后,就可以将塔里木河的水引入池中,以满足村民们的生活和灌溉需求。他一边绘制,一边向王力和艾克拜江解释着设计的思路和原理,让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整个工程的规划。
“还有后期的维护和清理问题,我想的是在蓄水池的底部设置一个排水阀,方便定期清理池底的淤泥和杂质。另外,引水渠道的边坡要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水流冲刷导致坍塌。”张志成指着草图,与王力讨论着。他的手指在草图上轻轻滑动,眼神中透露出对工程细节的关注和重视。
太过专业的事情,王力不懂。但他沉思片刻,继续说道:“我觉得还可以在蓄水池的周边圈个护栏,就跟牛圈一样,这样牲口不会进来拉尿。”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虽然他的建议可能不够专业,但他是真心希望能为工程出一份力。
张志成听了王力的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你这个想法不错,既能防止牲口进入污染水源,也能保障村民尤其是孩子的安全,避免意外落水事件发生。不过在材料选择上,我们得尽量就地取材,降低成本。”他拍了拍王力的肩膀,眼中满是鼓励和认可。
艾克拜江在一旁听着两人的讨论,虽然对一些专业术语似懂非懂,但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这附近嘛,有很多那种……干干的梭梭!硬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