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重回1995:我在东北搞建设 【9】粮价涨不涨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姜山随手挑了个看起来和车头颜色差不多的车斗。
“就这个了,五叔,麻烦你给收拾收拾,大概啥时候能收拾完告诉我一声!”
这点小活儿对于常年捣鼓各种农用机械的高老五来说,简直就像挠痒痒。
“我叫上俩人,今天下午就能完事儿。”
“五叔,还有个事儿,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钱,先给你个定金,等今晚来取车的时候再把剩下的给你。”
姜山掏了掏兜,拿出来了一百多块钱。
“你这孩子,跟我还客气啥!”
高老五虽然嘴上说着,但还是把姜山递过去的钱抽了一张一百,剩下的零钱给姜山塞了回去。
“行,小山子,你去忙吧,下午你过来拿车就行!”
交了定金,拖拉机这件事也算是定下来了。
姜山点了点头,和高老五道了声谢,转身走出了院子。
“秀秀,送送你山子哥!”
高老五在背后吆喝了一声。
高秀秀有些脸红。
“知道了,爸!”
二人一前一后走到高家庄路口。
“行啊你,小地豆,真没想到当初干干巴巴的,吃啥了长成这样!”
没了高老五在场,姜山在高秀秀面前又恢复了吊儿郎当的模样。
高秀秀瞬间气得握紧了手中的拖拉机摇把。
“姜山你信不信,你再敢叫我一声小地豆,我就拿摇把敲得你满脑袋包!”
呸!
她就不应该相信姜山能改性子!
还是那么欠揍!
姜山见高秀秀真举起摇把,也收起了开玩笑的心思。
别人不清楚,他可是知道!
高秀秀这虎妞,下起手来没轻没重的!
“对了,秀秀,我问你个事儿啊!”
姜山一本正经的询问道。
“你家旁边停着的那个车头,我看着也挺好,为啥五叔不卖?”
高秀秀闻言,噗嗤一笑。
“傻了吧!这里头门道可深了!就那个车头,外行看不出来,里头零件得少一大半!你肯定能开的出去高家庄,但之后能开多久,那就看运气了!”
离开高家庄后。
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姜山开着拖拉机一路疾驰,很快就来到了县城。
【宏发粮店】
看了一眼招牌,姜山把车停在门口,走进粮店。
白面一袋一百斤,从四十到五十五块钱的都有。
大米一袋五十斤,价格也是有好几种。
江水大米和长粒香米要贵一些。
姜山买了十袋50一袋的白面,十袋35一袋的大米,合计六百多块钱。
结账的时候,姜山往后瞥了一眼。
这个时候,县城的门头房大多都是二层小楼。
像宏发粮店这种店铺,连二层小楼都不是。
姜山刚才一瞥,隐约看到了后面停着辆老式的蓝色大卡车。
这种卡车在九几年的时候一直是那些收粮食的贩子们的最爱。
千禧年之后就渐渐淘汰了。
“大哥,你们这儿还收粮?”
柜台里收钱的老板打量了姜山一眼。
皮衣马甲格纹裤,脚上还穿着皮鞋,一看就不是种地的。
“我们这儿不收。咋了小兄弟?你要卖粮?”
姜山笑了笑,随手从兜里掏出烟盒,掏出根烟递了过去。
“我手里有点粮,想打听打听价。大哥,来一根?”
“呦?红塔山!”
老板识货,一眼就认出来了姜山手里的烟牌子。
在九十年代,省内曾经流行一句话,叫“一云二贵三中华,红塔山下阿诗玛”。
姜山递出来的,正是红塔山。
这种烟在九十年代,可是曾经的“小老板烟”。
老板接过姜山递来的烟点上。
“小兄弟,我虽然不收粮,但我也没听说今年粮食要涨价。估计也就和去年差不多吧。”
离开粮店,姜山跳上拖拉机。
之前买的米面已经被店里的伙计装在车上了。
姜山又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定他上辈子的确记得95年粮食涨价这回事儿。
“管他呢!要是涨了就多挣点,没涨也不亏!”
姜山心里琢磨着,一脚油门踩下,拖拉机“突突突”的驶离了粮店。
在县里转了一圈。
买了一些便宜的生活用品之后,姜山又开着拖拉机回到了三岔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