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启1985:矿灯照亮黄金时代最新章节 > 第15章 深圳工地的打桩声(上)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重启1985:矿灯照亮黄金时代 第15章 深圳工地的打桩声(上)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深圳红岭路上那一排排霓虹灯管此刻还静静地躺在那里,尚未接通电源,它们就像沉睡中的巨龙,等待着被唤醒后展现出绚烂夺目的光彩。而就在此时,陈默身轻如燕地踏着竹制的脚手架,敏捷地攀爬上了国贸大厦的建筑工地。

当他终于登上这高达五十层楼的楼顶时,一阵强劲的海风扑面而来,风中夹杂着浓烈的海腥味,让人不禁感到一丝咸涩。与此同时,不远处打桩机发出的轰鸣声犹如阵阵惊雷,震耳欲聋,就连戴在头上的安全帽也被震得嗡嗡作响,仿佛在抗议这嘈杂的环境。

陈默定了定神,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了林曼如交给他的那台索尼摄像机。他将镜头对准远方,只见蛇口港内一艘巨大的货轮正在忙碌地卸货。那些印有“切尔诺贝利”俄文字样的铅箱一个接一个地被起重机吊起,然后稳稳地放置在码头上。

“陈工!”一声呼喊从不远处传来,陈默转头望去,只见一名留着爆炸头发型的女工正站在升降梯里向他用力地挥着手。她身上穿着的工装裤散发着一股来自三洋厂的硅胶味道,显然刚刚从厂里出来。“你要的电子表到货啦!”说着,她打开身旁的帆布包,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二十块崭新的卡西欧电子表。仔细一看,这些表带里竟然都暗藏玄机,缝着一张张苏联核电站的图纸。再看那女工的食指,上面有一处烫伤已经结痂,想来应该是昨晚她在用烙铁拆除窃听器时不小心烫到自己所致。

---

同一时间,远在上海的复旦大学图书馆里,显微室的绿灯幽幽地亮着,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苏晚晴全神贯注地坐在操作台前,轻轻地转动着胶片阅读器的旋钮。随着她的动作,尘肺标本的病理切片在镜头下逐渐清晰起来,原本平淡无奇的组织细胞此刻竟宛如一片黑色的星空,充满了未知和奥秘。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间有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笼罩在了操作台上。苏晚晴心中一惊,猛地抬起头来,却见一个陌生男子不知何时已站在了她的面前。男子面带微笑,轻声问道:“同学,看来你对职业病很感兴趣啊?”

穿白大褂的林曼如俯身,胸牌上"港大访问学者"的字样泛着冷光。她的香水味盖过福尔马林气息,指尖划过苏晚晴的笔记:"这种纤维化程度...患者是不是常咳出带煤渣的痰?"

窗外雷声炸响,苏晚晴的圆珠笔在玻璃板上划出尖响。她想起父亲今早寄来的信,邮戳盖着"淮北矿务局医院",信封背面有咳血的暗斑。

---

上海弄堂里那座老虎灶正冒着滚滚的水汽,白色的雾气弥漫开来,将王淑芳的眼镜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让她眼前的景象变得有些模糊不清。她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哮喘喷雾剂,眼睛则紧盯着煤炉上正在滋滋作响、不断往外冒着热油的生煎包。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宽松睡衣的邻居阿婆突然悄无声息地凑近过来,嘴里还念叨着:“陈家姆妈呀,侬晓得伐,我这张侨汇券能不能跟侬换点啥东西呀?”说着,阿婆那双满是皱纹且被煤灰镶嵌其中的手颤巍巍地伸了出来,手指间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电视机票。

王淑芳听到声音后先是一愣,随后下意识地想要开口回答,但那句用上海话说出的回应却像是突然卡在了喉咙里一般,怎么也吐不出来。而就在此时,她手中握着的哮喘喷雾剂铝罐不知为何突然一下子从她的手中滑落出去,掉在了地上,并顺着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一路滚向了一旁的阴沟之中。

王淑芳见状心中一惊,连忙俯身向前扑去,想要抓住那个正在滚动的铝罐。然而,由于动作过于急促和慌乱,她在扑救的过程中不小心碰翻了身旁放置着刚刚包好的小馄饨的竹匾。刹那间,那些小巧玲珑的小馄饨就如同一只只洁白如雪的蝴蝶一般纷纷扬扬地飞进了外面正下着的细雨当中。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的三洋女工宿舍里,一台破旧的吊扇正有气无力地转动着,搅动着空气中的暑气,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一个留着夸张爆炸头的女工偷偷摸摸地往铁架床的缝隙里塞进了一本厚厚的《梦的解析》,而在这本书的书页之间,则夹着一张由陈默亲手绘制的蛇口地图。

这个仅仅只有十四平米大小的房间里,此刻挤满了足足八个女工。她们的衣物随意地晾晒在各处,那些五颜六色的胸罩上还不停地往下滴落着水珠,正好落在了通铺上摆放着的一本日文版《整备手册》上面,瞬间晕染开一片片黑色的墨迹。

"阿玲,你的信。"舍管扔来个牛皮纸袋,邮戳盖着莫斯科的镰刀锤子标志。爆炸头用修眉刀挑开火漆,列宁头像邮票背面用俄文写着"4月26日"——正是陈默叮嘱要牢记的日期。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