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重生74:母亲割腕喂血,我靠打猎翻身 第二十四章 上山,丰厚收获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陆川对窗外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他此刻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粗糙的木桌上铺着一张泛黄的草纸,陆川用削尖的木炭在上面仔细地描绘着后山的轮廓。
他屏息凝神,脑海中浮现出后山的一草一木。
每一次打猎的经历都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里——
哪里有清澈的泉水,哪里有茂密的灌木丛,哪里阳光充沛适合黄芪生长,哪里阴暗潮湿适合川芎和当归……他都了然于胸。
他先用炭笔勾勒出山体的形状,标注出几处显著的地标:山顶形似鹰嘴的岩石、山腰的瀑布、山脚那棵见证了百年沧桑的老槐树。
这些都是他辨别方向的重要依据。
接着,他开始标注药材的分布区域,并在旁边用不同的符号标注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黄芪喜阳,便在南坡画了个圈,写上“黄芪”二字,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太阳。
川芎和当归则偏爱阴湿的环境,他便在山谷和溪流附近画上记号。
山楂树通常生长在山腰向阳处,他也在图上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至于枳实,他记得在鹰嘴岩下的峭壁上曾见过几株,便在图的边缘小心地标注出来,心里盘算着:这枳实性寒,味苦酸涩,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要是小萍的咳嗽一直不好,或许可以加一点进去……
陆川一边画,一边回忆着前世学到的草药知识。
他想起《本草纲目》里说过,“采药不仅要懂药性,还要懂山性。”
也就是说,要根据山势、土壤、气候等因素,判断药材的生长环境,才能采到品质上乘的药材。
“川子,还在忙活呢?”
李秀兰轻轻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糊糊,“趁热喝了吧,别饿坏了肚子。”
“娘,我再画一会儿。”陆川抬起头,接过糊糊,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李秀兰将煤油灯拨亮了些,关切地问道:“画啥呢?这么认真。”
“我在画后山的地图,把药材的分布都标出来。”
陆川指着图纸解释道,“这样以后上山采药就方便多了,也能更好地保护药材资源,不让它们被过度采挖。”
“娘,您知道吗?这过度采挖可是会破坏生态平衡的,咱们得可持续发展……”
李秀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慈爱地看着儿子:“川子,你懂得真多。要是你爹还在……”
说到这里,她又哽咽了。
整理了一下情绪。
她摸着陆川的头,粗糙的手掌带着老茧,却有点温暖。
“川儿啊,娘相信你一定能带着妹子和娘过上好日子,顿顿都能吃上白面馒头!”
陆川喝了一口玉米糊糊,甜丝丝的,带着一股玉米特有的清香。
“好。”
画完最后一笔,陆川放下木炭,吹了吹地图上残留的炭灰。
这地图是用木炭在粗糙的麻布上绘制的,简陋得很,却无比珍贵。
上面标注了附近山上的草药分布,是陆川根据前世的记忆和最近几天的实地考察绘制的。
放下地图,陆川走到窗边。
张大力那几个“革委会”的,总算走了。想起昨天他们耀武扬威的嘴脸,陆川就一阵恶心。
这帮人,成天打着“破四旧”的旗号,干的尽是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陆川深吸一口气,躺在了用稻草铺成的床上,闭上眼睛。
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他要继续上山采药,多赚些工分,换点粮食,好给娘和妹妹补补身子。
天刚蒙蒙亮,早春的清晨还是有些寒冷。
陆川从草席上起身,动作轻巧,怕吵醒屋里熟睡的母亲和妹妹。
桌上的搪瓷缸子里,盛着半缸凉白开,这是陆川特意留给妹妹的。
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早起。
陆川拿起地图,仔细地确认了几遍路线,心里默默回忆着前世的知识: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他背着竹篓,一手拿着柴刀,一手紧攥着地图,轻手轻脚地推开门走了出去。
“趁着张大力他们还没开始‘巡逻’,赶紧上山。”
他心里想着。
山路蜿蜒崎岖,陆川凭借着记忆和地图,仔细地搜索着周围的环境。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陆川终于在一处陡峭的崖壁下发现了一小片黄芪。
它们迎风摇曳,根茎粗壮,正是他要寻找的珍品。
“总算找到了!”
他欣喜不已,小心翼翼地靠近,用柴刀仔细地将黄芪连根挖出,尽量避免损伤根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