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传说中的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 > 第六十章张裕留下的诗(磕头求收藏!)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传说中的唐朝那些事 第六十章张裕留下的诗(磕头求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此人正是那个制盐厂名叫柱子的管事!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都从长孙冲的身上转向这个突然闯进诗会的家伙。

长孙冲几个官二代不怀好意的看着这个打扰自己性子的家伙,心里想着一会怎么搞搞他。

看着场中一双双不怀好意的目光,此时的柱子紧张急了,他也没想到自己刚才哪里来的勇气,在听到这些人出言侮辱张裕将军时,竟然直接大吼出声。

柱子强压下心中的紧张与不安,拿着张裕给他的信缓缓走到舞台上。

看着台下还在注视着自己的目光,咽了一口唾沫,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不会颤抖:“你们可知道,张裕将军今天为什么没有来么?你们不知道!”

“今天下午张裕将军收到匈奴南下的消息,为了拖延匈奴南下的脚步已经整理部队出征了!”

“如今匈奴已经跃过泾州!正向长安方向而来!”

“张裕将军为了保护你们,不顾自己的性命在前方拼杀,你们竟然还有脸在这舒适的环境下诋毁他!你们真是枉为读书人!”柱子越说越生气,说到最后用手指着台下的众人,已经完全没有了紧张的感觉。

此时台下的众人鸦雀无声,他们没有听到别的,只是听到突厥南下了!

就在整个楼内安静的落针可闻时,一声突兀的笑声传了出来,“哈哈哈哈,你当我们是傻子么?张裕不敢来编也要编一个靠谱点的事情啊!”长孙冲指着台上的柱子哈哈大笑。

“而且,我大唐律法,没有兵部命令私自出兵,乃重罪!你就等着张裕被青龙卫抓捕回来,押进大牢吧!”

“还有你可知道,我们是谁?别的不敢说,就朝廷上任何事情,我们不说第一时间知道,但是一炷香之内,我们也会得到消息。”闻言房遗爱,杜荷等人认同的点了点头。

他们的父亲都是一品大员,任何事情都是最先知道,身为家里的小辈也会得到一些消息。

突厥南下乃是大事,如果事情是真的,家里一定会派人通知的,这也是长孙冲的底气所在。

柱子被气的脸色通红,但是他知道眼前这几人身份不一般,所以并不敢反驳。

只能赶紧把将军交代的事情办完,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柱子在心里发誓下次有这种送信的事,自己以后再也不会接了。

于是赶紧转身冲着二楼弯腰一礼:“请林婉玉姑娘出来一见,张裕将军有信让我交给你。”

说完双手拿着信纸往前面一抵。

晴雯也不用林婉玉吩咐,赶紧走下楼梯,把柱子手中的信纸接了过去。

走回二楼的幔帐中将信纸交给了林婉玉。

“让我看看,让我看看!”晴雯好奇的伸着小脑袋想看看张裕给林婉玉写了什么。

林婉玉急忙把信捂在胸口上,不给晴雯看。

“切,小气鬼!谁稀的看”晴雯撇了撇嘴走了出去去找柱子了,她可是记得刚才柱子说匈奴南下的事情。

等晴雯走了,林婉玉急忙把信拿好,认真的看了起来。

信纸上很简单只有两首诗。

第一首诗《春风词》,这首诗原名叫《秋风词》是李白所创但是现在是七八月份,天气正热,张裕不得不给改了一下。

然后无耻的剽窃了过来泡妹子。

夏风清,夏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看完第一首诗后林婉玉感动的一塌糊涂,眼泪在眼里直打转。

“他这是怕自己不回来,向我表白么,傻子!一可一定要回来啊。”林婉玉喃喃自语。

目光又看向下一首。

《泾州行》这首诗原名《雁门太守行》,只不过这次张裕去的是泾州,所以只能再一次的无耻改了诗的名字。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抱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读完最后一句话后,林婉玉一下子呆坐下去,最后一句话她明显感觉到张裕此行已经生出死志。

台下柱子刚要离开就被长孙冲等人围住“既然张裕不敢来,那我们就只能教训教训你了!你要怪就怪张裕吧!”

说完就挥起拳头就像柱子打去。

“住手!”晴雯一把拉过柱子,把他挡在身后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