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现言小说 > 从现代眼科医生到三国时代最新章节 > 疫病渐息,余患犹存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从现代眼科医生到三国时代 疫病渐息,余患犹存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白季琳的脚步顿在了熙熙攘攘的街道边,她那双明亮的眼眸,此刻却凝聚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

刚刚还挂着浅笑的嘴角,也紧紧地抿成了一条直线。

她望着街边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康复病人,那人面色蜡黄,脚步虚浮,全然没有劫后余生的喜悦,反倒像是一具被抽空了精力的木偶。

“殷琰,你看。”白季琳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指着那人,眉头紧锁。

殷琰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起初并不以为意,待他仔细观察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些康复者虽然摆脱了疫病的纠缠,但身体的虚弱却犹如附骨之疽,令人担忧。

“这……”殷琰的语气也变得凝重起来。

白季琳转过身,环顾四周。

她看到不少康复的百姓虽然能勉强下地行走,但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像是被抽走了魂魄一般。

一种不安的情绪在她心中蔓延开来。

她本以为疫病结束便是万事大吉,却没想到,这场疾病似乎还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尾巴。

她立刻叫来了张大夫,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张大夫,这些康复的病人,身体虚弱的厉害,不能再用之前的药方调理了。”

张大夫一脸疑惑,他捋着胡须,不以为然,“白姑娘,老夫行医多年,这病后虚弱乃是常态,用些补气养血的方子,多休息几日便能痊愈。”

白季琳听了这话,心中更加着急。

她知道,这些病人的虚弱并非简单的体虚,而是疫病侵蚀身体后留下的后遗症,若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怕会留下难以弥补的损伤。

她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这绝非普通的体虚,必须采取新的调养方案。”

张大夫一听这话,顿时有些不悦,“白姑娘,你虽医术高明,但这调理之法,老夫才是更具经验。”

“经验是死的,人是活的,情况在变化,用药当然也应该做出调整!”白季琳毫不退让,语气也变得强硬起来。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下,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变得紧张起来。

殷琰站在一旁,看着两人剑拔弩张的样子,眉头紧锁,一时不知该如何劝解。

白季琳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焦躁她再次环顾四周,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意已决,必须用新的方法!”

“那你……”张大夫还想辩解,却被白季琳接下来的举动打断了。

她转过身,径直走向一个身体虚弱的病人,蹲下身子,轻声询问:“你现在感觉如何?”

那病人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说话,白季琳便一把抓起他的手腕,目光如炬……

白季琳一边把脉,一边耐心地向众人解释现代医学中关于疫病后遗症的知识。

她的声音沉稳有力,将疫病对身体机能的破坏,以及需要针对性调养的原因娓娓道来。

众人静静地听着,他们看着白季琳专注的神情,听着她专业的分析,心中渐渐信服。

周围人的眼神里渐渐充满了钦佩,白季琳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目光,就像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

她听到周围人的窃窃私语,从最初的质疑变成了赞叹,这让她感到无比欣慰。

那种振奋的氛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仿佛驱散了疫病带来的阴霾。

此时,白季琳已经成功说服了众人,大家都开始按照她的新方案行动起来。

在白季琳的悉心照料和新药方的调理下,康复的百姓们逐渐恢复了元气。

他们原本蜡黄的面色渐渐红润,虚浮的脚步也变得稳健有力。

孩子们在街道上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银铃般在空中回荡。

大人们也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白季琳看着眼前这祥和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她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仿佛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她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着的生机,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一股不安的情绪却在白季琳心中悄然滋生。

她敏锐地察觉到,商业的恢复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街道上的商铺虽然重新开张,但货物却少得可怜。

她注意到,一些商贩的脸上带着一丝焦虑,他们时不时地朝着城外张望,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殷琰,你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白季琳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殷琰顺着白季琳的目光望去,眉头微微皱起。

他沉思片刻,说道:“似乎……货物运输出现了问题。”<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