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仙侠小说 > 大奉:悟性逆天,开局领悟长生法最新章节 > 第六十章:元景帝:你苏文把大奉治理好了,我怎么办?【求收藏鲜花】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大奉:悟性逆天,开局领悟长生法 第六十章:元景帝:你苏文把大奉治理好了,我怎么办?【求收藏鲜花】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大奉京城,皇宫,朝堂之上。

元景帝正端坐于大殿之上,听着户部的官员,汇报着苏文的政绩。

“礼部尚书苏文前往太康、长乐两县处理冬旱,刚一到达太康县,便施展法术,为两县百姓,下了一场大雪。”

“随后又与司天监合作,制造出了塑料,水管等物,在两县兴修水利。”

“之后,又开棚施济,收拢流民,以工代赈,缓解了两县的流民问题。”

“由苏尚书主导的新灌溉之法,经过工部的检测,不仅能够满足灌溉的需要,还能节约几乎一般的用水,更能使百姓免除每日浇灌的辛劳。”

“地膜、大棚的使用,更是能让作物受旱灾影响的减产,降低两成。”

“工部一众官员还集体上书,请求陛下能够准许,在全国推广这种全新的灌溉之法。”

“司天监那边也说,苏尚书发明的塑料,不仅价格低廉,还轻便易携,耐磨耐用,可开发的用途十分广泛。”

“炼金术师宋卿,向朝廷请求大量制造塑料的许可。”

……

“苏尚书回京城之后,已经马不停蹄,前往礼部,处理积压的政务去了。”

虽然苏文也就在太康、长乐两县,进行了七八天的工作。

但户部的官员,足足说了两刻钟,才将这七八天的工作,汇报完毕。

听着户部官员的汇报,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无不动容。

先是苏文招来瑞雪的事迹,直接就让不少官员,发出了惊呼。

由于两百年间国子监的兴起,朝堂上的官员们,大多都是未曾修炼过的普通人。

自然感觉不到,前些日子那场大雪的奇异之处。

有些消息灵通的,倒是听到过一些传闻,心中有底。

但有些消息不够灵通的,一直以为那场大雪是天降祥瑞,时至今日才知道,居然是被苏文制造出来的。

而之后户部官员介绍的,全新的水利工程,直接就让大部分官员,齐齐吃了一惊。

他们不懂工程技术,不懂农业生产,但从那节约一半用水量,少减产两成粮食的数字就能听出来。

苏文创造的灌溉之法,和农事设备,绝对是对大奉极其有利的创造。

每年能为大奉带来的收益,绝对超过万两白银。

一时间,朝中的文武百官,无论是魏党还是王党,都对苏文的政绩无不叹服。

苏文这七八天干出来的政绩,已经比一些朝廷大员,七八年干出来的政绩,都要强了。

王党首领,首辅王贞文更是直接感慨道。

“若我大奉,能再多出几位像苏文这般的官员,何愁大奉不兴啊!”

另一边的魏渊,也附和道。

“是啊!可惜像苏文这样的人才,万年难遇,陛下应当多珍惜些才是。”

听到魏渊提到自己,还明晃晃的暗示自己,不要想着针对苏文,元景帝心中很是不悦。

但苏文的政绩太好,他也不好多做指摘,只能尽可能延缓,苏文为大奉立下大功的时间。

真让苏文带着书院,把大奉治理好了,他怎么办?

“嗯!苏尚书的成绩,确实出乎朕的意料,应当嘉奖。”

“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以激励百官,向苏尚书学习。”

“不过,这推广新灌溉之法和农事设备的事情,暂且不急。”

“一来国库空虚,没那么多钱进行全国范围的推广。”

“二来这些新物什,具体能有何成效,尚不明确,不如等明年看看两县的收成再议。”

这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让想要支持推广的官员们,都有些无可反驳,只能选择接受。

魏渊又趁机进言道。

“陛下,既然已经验证,书院之人可堪大任。”

“不如再进一步,派书院的大儒杨恭,前往青州担任布政使。”

“去检验一下书院之人,可有在地方担任大员的本事。”

元景帝表面点头,同意了魏渊的提议,但心中却很是不悦。

书院那些大儒有没有真本事,他这个两朝为帝的皇上,难道还不知道?

若让书院重回朝廷内外,让大奉重新中兴,他还怎么卖国?怎么散去大奉气运?

但他也知道,现在的他如果反对,只会起到反效果。

既然书院现在动起来不容易,那他也只能从另一头下手了。

一时间,元景帝暗下决心,要加快祸祸大奉的速度,尽快让大奉衰落下去。

与此同时,苏文已经到达礼部官署,准备正式开始,自己真正担任礼部尚书的第一个工作日。

PS:求鲜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