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黛玉和红楼女人们的友谊 黛玉和香菱的友谊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黛玉进入贾府后,经常跟着贾母去参加贵妇们举办的各种聚会。贵妇们很喜欢黛玉,因此常送给她各种礼物和银两。几年下来黛玉便悄悄地积攒了近十万两银票。
薛家姨妈带着儿女及仆从来投奔贾府,并长住了下来。薛家买来的香菱长得很乖巧,黛玉见她面善便对她多了几份关注。这个女孩虽年长她几岁,却有几份木讷,但人却是很聪慧的,一些话语一点就通透明了,因此黛玉便教她识字,作些诗,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儿。只是在商人家里,只会作些诗怎么行呢?黛玉便教她算术和珠算,口算,心算等,又教她识秤,用秤,换算斤两。这女孩儿本就聪慧,教了些时日,便能算得又快又准了。黛玉便拿了铜算盘让她每日练习。香菱便常来黛玉这儿练习拔算盘。日复一日,几年下来竟也打得一手爽利清楚的好算盘,口算,心算也是张口就来。斤两换算,财物的进出也都能算得清楚,利润怎么算,利息怎么算都能整得很明白。
黛玉让嬷嬷悄悄买下几家店铺,并请人来帮助经营管理,每月有个几万两至十几万两的收入。一年下来也有约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的收益。黛玉教会香菱看账本,登账,算账,又教她没事时多读些经书史书,学些人情与往来。这些香菱只是没人教她,经黛玉的一番提点,便愈发地聪慧通透了。
黛玉教她平时也试着问问薛家的生意,说多说少的能说到点子上薛家人待她自会不同的。果然,香菱先是与宝钗略问了问生意上的事,宝钗便随便地应付了两句。慢慢地香菱听出了些道道,不便问宝钗地便来问黛玉。黛玉教她只管关心账目及人情往来,其他不要过问太多,心里面大概有些数便是。这样在薛家人谈到生意时,香菱偶尔参言两句,令薛姨妈等都刮目相看,虽知她常与黛玉来往,想也不能学得这么快。只是这丫头账一听就明,事一拎就清,这才让薛姨妈对她重视起来。也会慢慢地拿些话语来试她的悟性深浅,这丫头却也能避开各种是是非非,只算账目的多多少少。话也依然是不肯多讲一些。薛姨妈心想黛玉这丫头指定嘱咐过她当不当说的,这丫头也渐渐地明白通透了。于是便开始叫她一桌子吃饭,平时也开始对她嘘寒问暖了起来,发给她的月钱也比其他的丫鬟多了一些。遇到些事有时也能跟她掰活闲扯上两句来。香菱看事却是有她的通透之处,有时傻傻地问上一两句倒也能问到些点子上来。这样薛姨妈终于开始把她当个姨娘样的来栽培,并开始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她做起针线活来。薛姨妈本是王家出身的人,针线活自是不在话下,平时是懒得去教别人,看这香菱越发地是个明白人,只是没有人仔细地教过,自己又聪慧肯学,便一样一样地从头教起来。香菱何时受过这样待见,不仅是薛姨妈地嘘寒问暖,教她做女红,又跟她聊些家事甚至生意上的事,她内心里比黛玉教她知识还更为受用和感动。因此更用心地学起来。这样薛姨妈往王夫人府上去得便少起来,一则没时间,二则姐妹间还没与这丫头处得更省心。薛姨妈从香菱的转变中终于悟到:姐妹家,姐妹家,各有各的家,哪能一点不隔心呢?虽看着姐妹的份上在贾府厚着脸皮住了这些年,那贾府上下的嫌弃早就看得很明白。只是考虑到宝丫头的婚事才装做不知而已。如今想想她能待见香菱,那贾府的人何尝这样对待过宝丫头。真是让宝丫头受了几年的嫌弃,她心里头未必就好受。
想明白这些薛姨妈便在这贾府再也不能自在地待下去。可就这样离开贾府又让人笑话了去。于是薛姨妈心里便琢磨着如何才能体面地离开贾府。
正巧薛家有几笔大买卖,薛蟠一个人忙不过来,薛姨妈有心试香菱便叫她一起帮忙算账理事。香菱拔打算盘也有几年了,这会儿便算是正经有了用武之地。拿着账本一笔笔看明白后,便是噼哩啪啦地拔动算盘开始核对,只两三天的功夫,几笔买卖的进出多少都一笔一笔地核对清楚,算是帮了个大忙,也让薛家好好地大赚了几笔。薛家人高兴地一家人举起杯庆祝,又不想太惹眼引人注意,薛姨妈便说香菱也不是外人,如今更是能帮上大忙了,便有心不仅给她姨娘的身份,也不想家里日后有各种不必要的一些争斗,便把香菱扶了正,将就在贾府把事办了,也好籍此体面风光地离开这里。薛宝钗心里还惦记着贾府少奶奶的位子,薛姨妈一句话让她彻底清醒了:“香菱跟着薛家也有些日子了,都没把各种人事整明白,跟着黛玉只是认认字,作作诗,便账也会算,事也明白,这还要再比吗?黛玉如此厚待香菱也算是对薛家人的厚待,薛家怎能再谋算一个姑娘家呢?”宝钗听了也是无话可说。贾府上下的态度她常走动心里是最明白的,受人嫌弃这么些年又何尝好受呢?如今她妈妈拿香菱说事,便将这些都一笔带过,此时走是最为合适的。
这样一家人商量妥当,下了贴子,准备丰盛的酒席为薛蟠和香菱正式地把婚事办了。只是不嫁外女的风俗,因此黛玉和香菱认了干姊妹,等同贾府出嫁了一个干外孙女,这样便合了规矩。
婚事热闹地办完,薛家正式宣布另择了府邸搬出。于是举家热闹风光地都搬出了贾府。薛宝钗也与大观园众人一一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