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黛玉和红楼女人们的友谊 黛玉和晴雯的友谊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黛玉进入贾府后,经常跟着贾母去参加贵妇们的聚会。贵妇们很喜欢黛玉,常送些礼物银两给她。几年下来黛玉也积攒了近十万两银票。
黛玉拿出一部分银两让嬷嬷以她的名义买下几间店铺并请了人来帮着去经营,一个月也有少则几万两,多则十几万两的收入,一年下来也总共有上百万两银两的收入。
元妃省亲后,黛玉和姑娘们奉旨入驻进大观园,黛玉又买下店面做印刷坊,印刷从林府带回的各种珍藏典籍,并在买下的书店里进行售卖。这样每月又增加至少十几万两的收入,一年增加约二三百万两的收入。
黛玉又用大观园里的大面积芦苇采集来在潇湘馆新搭的竹棚里自制宣纸,自用并往书店里售卖。又在芦苇荡旁养了上百头的奶牛来采集牛毛制作笔头,并用牛奶来制作酸奶和奶疙瘩。潇湘馆周围种了大量竹子,用竹杆做笔杆。这样纸张和毛笔每月又增十几万两的收入。当然还有大部分的货源从贾府外的其他地方进货售卖。而奶牛产生的牛奶则每日挤了除供应贾府外,还运往潇湘馆里做成酸奶和奶疙瘩,除供应贾府外主要放到店铺里售卖。做宣纸的竹棚,做毛笔的竹棚及做奶制品的竹棚各由嬷嬷,雪雁和紫鹃来负责,每人各领几个粗使丫鬟进行制作。粗使丫鬟都是向凤姐要的,黛玉给她们发月钱,并每月按人数给凤姐人工使用费。因此黛玉需付双份的钱,给每人每天三百文钱,又给凤姐按人数每人每月三百文钱。凤姐收下这些钱,这些丫鬟原来做的活便安排给别人去做。三个手工作坊的竹棚设在竹林里,外面围着栅栏。因此平时姑娘们来潇湘馆玩并不来栅栏里,因此只凤姐知道。而宝玉每次来黛玉都会让他带些新鲜的牛奶,才做好的酸奶及奶疙瘩回去。怡红院别人问起,宝玉只说凤姐让人送来的,只有晴雯喜欢吃这酸奶和奶疙瘩,吃完又问还有没有,宝玉便说喜欢吃他再去拿些就是。晴雯嫌麻烦说算了不去要了,宝玉却笑着说不麻烦,只去黛玉的潇湘馆拿就是。晴雯才知这东西的出处。不过宝玉让她自己去拿,与黛玉混个脸熟,好以后更吃得自在些。晴雯经不住宝玉的几句劝,便真的自己来潇湘馆问黛玉要酸奶和奶疙瘩。
黛玉见晴雯上门要吃的,便一点没给她拿,只要她在潇湘馆随便吃。晴雯便问黛玉为什么这么小家子气,不让她拿回去。黛玉只笑笑,还是雪雁接着回答说,晴雯只要一拿回去,贾府的各屋的丫鬟们便会都有样学样上门要吃的,几百张嘴都来这里要着吃,潇湘馆可供不起。若有一个不给,便拿给了晴雯说事,可不又多绕些气来了。晴雯一听也是这个理儿,是她自己禁不住劝要来要这吃的,就这么回去又恐宝玉笑她吃了瘪,便索性就赖着不走,说那就在这里吃也成。
雪雁见状便将酸奶盛在碗里,将奶疙瘩盛在盘子里,用托盘端过来。晴雯见真有吃的,便谢过雪雁接过托盘坐下来吃起来。吃完之后心里面是格外高兴,便去谢谢黛玉。黛玉见状便用团扇捂着嘴笑着说道,喜欢吃就常来,这里多的事,只有一样要求,不许再带人一起前来,回去也不可跟除宝玉外的其他人说,否则下回来便没有了。晴雯得了潇湘馆的招待,这些东西本就平常一般人随便吃不着。如今人家大方拿出来款待了她,这些要求也是在情在理儿,便一口就应承了下来。
回去后晴雯只悄悄在没有别人时告诉了宝玉。宝玉见她吃了空手回来,便说以后她若想吃只管去潇湘馆便是了。晴雯见两边说法竟是一样,便笃定了这件事可行。同时对宝玉和黛玉俩的为人第一次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俩人人品相当,都聪慧善良又慷慨,并第一次觉得俩人竟然在各方面都很是般配。若平时,她晴雯才不会想这些与己一点不相干的事,只是这次不同,这俩人在满足人的口福之事上竟如此一致,可见他们在为人处事上是多么的一致和相像。这样的两个人当然是很般配的。不知是不是心情好的原因,这样想时按理说她应该心里不自在才是,毕竟她自己对宝玉的定位是清楚的。她平时对黛玉也是不会大方到能完全不介蒂。但第一次跟黛玉这样打交道竟然连一向眼高于顶,心高气傲的她也觉得很服气,看来黛玉之名不是徒有其表,是个值得信赖并可以和她好好地相处的人。再看那黛玉屋里的丫鬟雪雁说话做事也是大方得体,一点也不矫情做作,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隔了两日,晴雯又自己溜达到潇湘馆来,雪雁见状便又笑着给她端来了酸奶和奶疙瘩。晴雯一看,还真是慷慨又大方,并不是随便说说的,便高高兴兴地谢过雪雁接过来坐下吃了起来。
这样前后来吃了几回后,晴雯便跟潇湘馆里面的人熟络起来,有心想帮他们做点什么回报一下。正巧这一次便听到雪雁说有个订了大量酸奶和奶疙瘩的顾客非要往下压低价格,怎么跟他说都说不通。黛玉也正为此事不知如何是好。晴雯吃完之后,听了便说这么好吃的东西让她去跟那个人理论一番。黛玉知道晴雯与人理论一向嘴上言辞气势要胜人一筹,便同意她一起前去试上一试。
于是黛玉带上晴雯去店里,在那个降价的顾客前来店铺谈价格时,由晴雯出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