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第11章任务长城守望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王体乾,如果说,从一开始这个霍维华就是东林党派过来的卧底,也就是细作呢?”
细作?
这给了魏忠贤和王体乾当头一棒,如果说是东林党的细作的话,那么很大程度上就说得通。
当然,两人也并没有全部都相信,要知道,眼前的这位皇帝,曾经的信王可是东林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怎么会说阉党的左膀右臂是东林党的细作。
朱斌坐着冷笑连连,俯身看下道:
“朕知道你们不信,一开始我也不信,但从皇兄之死,在推测到皇兄的执政期间的江南收税后,就不难想象皇兄为什么会落水,又为什么会吃了那所谓的‘仙丹’而死”
在天启六年,魏忠贤派人到苏州收税,结果引发了后世扭曲历史真实的【五人墓碑记】,后世课本上说的天花乱坠,说什么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可实际还不是东林党人的地盘上,不想缴纳矿税,消费税,茶税等一系列针对官商资本税收有预谋的抗税行为。
要知道,苏州抗税后,霍维华就上供‘仙丹’,然后天启扑街狗带,你说说看这巧不巧,巧合的让人不敢相信!
此刻,魏忠贤与王体乾都信了一半,作为宫中老人,两位都是从万历末年的抗税之争,到泰昌帝死亡嫌疑的三大案,又到刚刚结束天启驾崩。
亲眼目睹并且参与到了皇权与士绅的缴税的之争。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士绅和豪商勾结的利益群体胆子不仅有,而且还很大!
从谋害泰昌帝三大案开始,又到天启帝的死亡,连续两任皇帝都死在了东林党为首的官商利益团体上。
也难怪眼前的朱由检(朱斌)会找他们过来,第一时间要铲除霍维华。
一个是杀鸡儆猴,另一个就是霍维华的职务不适合掌握在东林党手中。
朱斌故意挑拨离间,栽赃陷害道:
“事实上,在你们来之前,就有人在朕曾经的信王府上,写上了匿名信,信件中控诉阉党的种种罪行,里面半真半假,目的么,自然不言而喻!”
魏忠贤大胆的抬起头,带着试探性的话语问道:
“那么陛下需要臣等如何去做”
朱斌眼神深处很是满意,对于这也很聪明的宦官,用起来自然顺手的多,他才不会学习历史的崇祯,自毁城墙。
看看历史上,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覆灭后,所带来的政治崩塌加速了明朝的垮台。
朱斌是有系统,系统也在提供人才和官员给他,但发育起来需要时间。
朱斌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而且还不能让其他人发现现在天子有股强大的势力酝酿,否则会各种明里暗里的进行拆分打压。
在勋贵和腐朽堕落文官眼中,没有任何权利的天子,这样的皇帝才是‘圣君’。
他们可不希望大明朝再出现第二个朱元璋,朱棣这样的熬鹰天子,将整个大明朝官场给折磨的够呛,上朝都要来写遗书。
朱斌慢条斯理道:
“朕在信王时与东林党走的近,这是藩王利益需求关系,当朕为大明天子,所要考虑的是大明朝整体利益,皇兄用你们,是信任你们,诚然你们在排除异己上,铲除优秀军事人才熊廷弼,但你们也保证了前线所需要的粮食和军饷”
听到皇帝认可他们的功绩,两位内心都呼出一口气,作为政治圈混的人,哪里没有听出朱斌还要继续使用他们,至于怎么用,如何用就看天子的意思。
明末的阉党本质上不就是帝党,为皇帝服务而成立的政党。
魏忠贤即便权利在大,也只是一太监。
崔呈秀,王体乾,五虎五彪这些狠人靠近魏忠贤,不是因为魏忠贤的人格魅力,而是因为天启皇帝赠予魏忠贤的权利。
历朝历代中,明朝宦官干政最为严重,王振,刘瑾,魏忠贤都曾显赫一时,可皇帝想要收拾他们却极其简单。
在确保安全下,一封圣旨就可以让对方死亡。
对于朱斌来说,魏忠贤和王体乾可以死,但不是一封圣旨抹杀的事,而是逐步循环,慢慢的将权利收束在自己手中再死,比如说朱斌一直念念不忘的兵部尚书的职位,还有司礼监。
先说兵部,明朝末期的兵部太强大,里面染指的东西太多太多。
包括哪些呢
全国军政,军粮运输,军饷发放,抚恤金发放,兵额招募,调兵令,武将提拔、辖制等等。
还包括全国军户的管理,卫所制度的管理。凡是涉及到军国大政的,都是兵部来的。
明朝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