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最新章节 > 第16章朕的规矩就是规矩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第16章朕的规矩就是规矩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朕当然知道三大营不堪重用,可朕有的选吗?内有刚刚造反的高迎祥,外有建奴战争,现在的大明缺少的就是一只善战精锐之师,既然练不出来,那么就去战场上用生命去填!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十个,十个不够就百个!”

朱斌的狠辣之言,让魏忠贤与郭允厚都吓了一跳,眼前的这个小年轻居然如此暴躁。

但也是眼下没得选的方法。

郭允厚此时提议道:

“陛下,可以让九关边军回师,宁夏镇,甘肃镇还有固林镇,延绥镇调兵及时镇压下去,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作为户部大臣,郭允厚通过发军饷从纸面上作出判断九边的军力。

延绥镇(榆林镇)东起黄甫川堡(今陕西府谷县黄甫乡),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全长880多公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2.5万人,崇祯时期驻军约4.5万人。

固原镇(陕西镇)东起延绥镇饶阳水堡西界,西达兰州、临洮,全长约500公里。明朝初期,西北地区只设了延绥、宁夏、甘肃三镇,但由于战线太长,距离较远。一旦遭遇战事,三镇之间无法做到遥相呼应,因此在明朝弘治年间又新增了固原镇。崇祯时期固原镇驻军兵力近6万人。

宁夏镇东起花马池,西至宁夏中卫喜鹊沟黄河北岸(今宁夏中卫市西南),全长约1000公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约7万人,崇祯时期驻军兵力约2.5万人。

甘肃镇东南起自今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讨赖河一带,全长约800公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约9.6万人,崇祯时期驻军兵力约4万人。

明朝的九边重镇对于防御北部敌人的袭扰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它还有一个隐藏属性,那就是以关隘的形势控制住了中原和草原两边的贸易。

明朝中期正是通过控制贸易的方式,让北方许多蒙古部落向明朝俯首称臣,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可后期九边重镇是什么货色,稍微了解明末的人都知道。

后世历史剧中,关于九边卫所的又这么一段台词,让朱斌记忆深刻

【沿海二十四卫所的所有驻军,名义上花名册是六万三千人,实际上是五千人,处处吃空饷】

【明朝军队是卫所制,朝廷不拨一分一毫全靠自己种地,自己养活自己,这五千人要中六万三千人的地,缴纳六万三千人的粮,换成是谁谁不逃跑】

这段话出自戚继光抗倭时,皇帝是万历前中期,现在到了他朱斌的崇祯时,吃空饷更不用说。

九边重镇的卫所上报的兵力名义上是那么多,可实际上有没有三人之一都要打一个问号?

“郭爱卿,九边重镇是什么货色,九边卫所又是什么样子,你不都是心知肚明吗?”

被朱斌反问,郭允厚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现在的大明是积重难返,上上下下到处都是。

“下去吧,明天的朝会就像朕今天说的这样”

朱斌挥挥手开始赶人。

“臣等告退!”

魏忠贤与郭允厚告退一声后,离开了大殿,只留下朱斌一人在此。

朱斌做在椅子上,一闭眼就是满目疮痍的大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啊朱元璋,你他喵的坑害子孙后代真惨】

卫所制是朱元璋制定的,藩王也是朱元璋搞出来的,接着是户籍,不征之国等等。

朱斌内心一发狠,咆哮道:

祖制必须改,谁来了也拦不住,我朱斌说的,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来人”

朱斌说着,对大殿外的太监喊道。

很快就有小太监走进来,跪在地上道:

“陛下有和吩咐”

“去将魏忠贤叫来,朕刚才有些事情忘记说”

“是,陛下”

不一会后,没有走多远的魏忠贤被再一次喊过来。

“臣,魏忠贤拜见陛下”

朱斌微微一抬手道;

“平身吧,魏爱卿,刚才被卫所和京师三大营的腐朽堕落给气昏头,还忘记另三件事说跟你说”

“第一件事,出于此刻大明内忧外患,朕要召回孙承宗作为兵部尚书,顶替崔呈秀,至于李国普退出内阁告老还乡!”

魏忠贤心中一惊,李国普被称为半个阉党,实际上也是拥护他的成员之一,虽然说是崔呈秀顶替了他的职务,但兵部尚书的职位也落入到了孙承宗的手中。

这一波利益交换下,只能说中规中矩。

见到魏忠贤没有反对,朱斌继续说第二件事

“鉴于魏卿7年来劳苦功高,保证了辽东对抗建奴军饷,朕赐予你丹书铁劵”

这时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