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不及格奸臣最新章节 > 第17章 立个小目标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大明:不及格奸臣 第17章 立个小目标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圣上自有明断,房山伯又何必多此一举!”这时,首辅杨荣慢条斯理的发话了。

“老家伙真是沉得住气啊!”每遇大事有静气,这才是大人气象。方源看着杨荣的神情,心中不禁感佩万分。

“各位大人,你们都有把柄捏在我手里,大家心照不宣了,我就是想大家一起谈生意,做交易,挣点辛苦钱!”方源开门见山了,这到时让众人有些不解。

世家大族,明面上的蝇营狗苟,大家不说也知道,谁都不希望自己太干净,在这样的半灰时代里,太干净就意味着格格不入,比如,后世的海瑞。

暗地里的规则,大家都是明白人,不贪不占,各走各的道,井水不犯河水就行,这就是默契。

土地人口,人脉关系,读书出世…,这些都是世家立足的根本,今天我帮了你,明天你还回来,讲究的就是这个规矩和道理。

方源也是知道的,想用一颗小小的土豆来撬动世家的根基,就的需要一根长长的杠杆才行。

皇帝想天下人吃饱穿暖,满足基本需求,仓廪足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太平之世无非就是求个这个。

大臣们可没这么想的,他们首先就要想着自己的家族,方源没有家族,他得想着自己的家。

继义和苏娉婷再加上他,一年的消耗也很大,方源的薪水是不够用的,赏赐也不够花销,只能靠着老姚留下的东西,方源开不想坐吃山空。

任务太多,方源一个都还没完成,他也不敢从戒指空间里拿东西了,所以,现在只能靠自己了,马铃薯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杨大人,皇帝要下一盘大棋,吾等均为棋子!你们不缺钱,可我缺钱啊!”

“所以,你们求名,我求财,你们挣大钱,我挣点小钱,如此而已!”方源一副讨价还价的嘴脸。

“商人的粗鄙之语!将自己等同于贩夫走卒,房山伯自取其辱!”杨荣没有回话,反而是吕震看着方源,一脸鄙夷的讽刺道。

另外四人觉得方源说话太过简单直接,毫无顾忌,也不知道是方源的真心之言,还是假意如此。

“房山伯真的如此缺钱么?”杨士奇问道。

“缺钱啊,很缺钱!”方源一脸真诚的回答道。

“俸禄不够用?”杨士奇问道。

“您的够吗?”方源反问道。

杨士奇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大明的俸禄确实是很低的,现时,朱棣承袭洪武朝的俸禄规定,明朝官员具体的规定,以粮食作为俸禄的计量单位,如下:

正一品,月俸米87石;从一品,74石

正二品,61石;从二品,48石

正三品,35石;从三品,36石

正四品,24石;从四品,21石

正五品,16石;从五品,14石

正六品,10石;从六品,8石

正七品,7石5斗;从七品,7石

正八品,6石5斗;从八品,6石

正九品,5石5斗;从九品,5石

那时的一石米大约是90公斤,假设米价是每公斤6块,正一品官员的月薪就达到了四万多,然后还会加上纸币“大明通行宝钞”作为补充这套俸禄的标准,从那时便一直保持了下来,除了意外情况不会改变。

看着很高,但是,上到一品大员,下到九品芝麻官,哪家不是一大家人,还有亲戚,还要请上些奴仆,这些钱哪里够用。加上宝钞滥发,工资变相又减之又减。

比如说,洪武八年,开始正式印制宝钞,但是这宝钞不设钞本,也就是说没有后备金,想怎么印就怎么印,仿制起来也比较容易,百姓又不傻,一来二去的没人用了,宝钞回归了隶属于他的最初本质,废纸,问题是宝钞偶尔也会发给明朝官员,大钱1000=宝钞一贯=大米一石,所以赶上倒霉,工资“间而”发了宝钞,那么俸禄结构就变成了大米 废纸,所以说这是变相减薪。

到了朱棣这一代,更有意思,朱棣改变工资发放结构比例,发宝钞的比例是按官阶大小排列的,官阶越高,宝钞就越多......反之,官阶越低,反而能基本拿全工资,看来朱棣还是沿袭了老朱的中心思想,觉得官员们,尤其是天天“无所事事,不事劳作”的大官们没必要给太高的俸禄,这一点上,朱棣和老朱近似,而且更为苛刻。

钱贬值了,粮又少了,俸禄太低了,积极性都没了,当官还得靠家里,权势成了家族的支撑,家族成了权力的基础,这就是利益与权力的基本架构,大明就是这样。

方源一看对方这样的表情,就知道,俸禄,杨士奇估计都没用过,也没管过,可能俸禄只是孩子零花钱罢了,孩子的零花钱有多少,家大业大的,谁又会关心过。

“房山伯,钱,够用就好。好好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