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不及格奸臣 第9章先当仪宾吧(鲜花支持,多多收藏,感谢,感谢)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孝复兄,为什么你不去北镇抚司,一定要去东缉事厂?”朱瞻基看着方源一脸坚定,便问道。
“我选择,我喜欢!北镇抚司没搞头了,东缉事厂的发展前景更好!”方源又不能说明原因,心想,要是自己能够选,自己肯定哪也不去,浑水都不趟,好好当自己的伯爷,娶郡主,过幸福生活它不香吗?
没法子,想当宠臣也不容易,系统任务得完成啊!
“有没有办法?”方源最关心的是这个,想知道这个皇太孙到底有多大能量。毕竟,这是永乐年间,朱瞻基的地位是稳固的,只是位置有点尴尬,祖父朱棣还不算太老,父亲朱高炽战战兢兢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身体不太好,早早成为皇太孙的朱瞻基自己也不知道该表现好,还是不表现好。
表现太好,有抢自己老子风头的感觉,表现不好,又不能赢得祖父和父亲的亲睐,这个平衡得处理好,那不容易,至少,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来说,这个课题有点太大了。
“那我得想想办法!”朱瞻基有点头疼,他也想培养自己的班子,在权力面前,谁也不是省油的灯,皇位只有一个,每一次的更迭都带着腥风血雨,权力的滋味实在是太美味了,没人能够拒绝。
方源倒是能拒绝,他觉得大明的皇帝实在是太累了,要和大臣斗,要和外敌,还得和自己的亲人斗,当了皇帝就是孤独的,欲承皇冠,必承其重,连自己的一点兴趣爱好都没办法满足,想满足都得承受着天下人的误会,这时代的笔杆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和嘴里,皇帝却被天下人看着,不能出现一点错,否则便会被这些人给夸大化。
“你娶了莞莞,应该就会有机会!”朱瞻基说的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开玩笑的,方源看着他,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意味。
“莞莞还小,我不着急!”方源第一反应是这个,心里却是欢喜的。
“莞莞不小了!都15了!”莞莞一听就不乐意了,挺了挺胸膛,带着一丝埋怨。
“你们两个还认真了,你们同意,皇爷爷那一关,父王那一关都难过!”朱瞻基看了看两人的态度,收起了玩味的神态,认真的分析了起来。在大明,朱元璋为了笼络大臣,嫁女娶媳拉近亲戚关系是最好的方式,家天下嘛,都是一家人了,想反也要顾及更多。
到了朱棣之后,为公主或郡主选择驸马,为了更亲民,更加注重从下层当中选择,不过,很多读书人都不希望自己成为驸马,因为,一旦成了驸马,便意味着自己的仕途就断了,想再出宰入相,那就难了,甚至想成为一方大员都难,只能一辈子围着公主或郡主转了,围着皇家转了,甚至连后人也是如此。
武将倒是不忌讳这些,成了驸马之后,照样能够沙场征战,但是,皇家又不乐意了,谁也不想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大老粗,时刻还得担心成为寡妇吧!
“那我先试试吧!可惜了,孝复兄!”来北平营建皇宫,朱瞻基还是得到了朱棣的重视的,还给他配备了100名的亲卫,其中不乏锦衣卫里的好手,传递消息还是很快的。
“当和尚和当太监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差一刀吗?”方源开着玩笑,现在,他可是僧籍,想脱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他想脱籍,朱棣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拿走他这个伯爷的爵位。
不是方源眷恋这个爵位,而是这个爵位是姚广孝用一辈子的贡献才给自己捞来的,就这么放弃了,觉得有点对不起他老人家的厚望,毕竟,临死之前,老姚只是希望他承爵,平平安安地过渡完永乐一朝,到时新皇帝登记之后,方源的身世就不那么扎眼了,再脱籍娶妻生子也未尝不可,总之一句话,姚广孝都是为方源着想,希望他好好活着,为方家开枝散叶,光大门楣。
活着,才有无限可能!
“不说这个了,孝复兄,你来看看那天你给我的那个物什,我放入暖室当中进行种植,现在已经发芽了,长势还不错,就是叶子有点发黄。”朱瞻基觉得那个关于太监的问题有些沉重,连忙转换了方向,把话题转到了土豆之上。
“哦,带我去看看!”对于土豆这事,方源都没放在心上,没想到朱瞻基倒是认真了,还真把这土豆给种了出来。
两人出了前院,进了后院,穿过廊檐,七转八转,进入了暖棚,看着朱瞻基建造的暖棚,连方源这个后世人都有些佩服了,知道将炭火与土地隔离开来,让暖气通过一些竹子的管道渗透到棚子里,棚子还用木头和麦秆搭建起来,更容易保暖。
古人的智慧也是很强大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智慧的华夏人啊!
“真发芽了,有黄芽很正常,过段时间就好了,还有,就是要注意通风,不能全是暖气,也得让风进来!”方源走进暖棚,看了一圈,很是满意,在北平这个地方,进入冬天之后,还能让土豆发芽,这下的功夫还是很大的,在北方一般是春季5月才种植,到秋季收获,需要5个月左右,只能种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