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崇祯对比,老朱家麻了! 第一章 天幕对比,大明的两个结局!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重八,也就是十六,大明王朝十六帝,国祚三百半。一切的一切好似命中注定。
忽然!
一阵晴天霹雳。
16道龙吟声响起,只见16条赤红色的火龙腾空而起,化作一道巨大的天幕。
潺潺流水声响起,一条巨大的长河贯穿了整个大明历史,波光粼粼之中,每一朵浪花都映射出一个短暂的画面,整条长河正是由无数这样的画面组成。
天幕投下16道光柱,不过由于未知原因,其中一道光柱泯灭消散,最终只有15道光柱投入了这时间长河。
……
一道晴天霹雳炸响!
大明诸天15道不同的历史时空天生异象,15道火红色的光柱投射而下,直冲入15位皇帝所在之处,15位皇帝和他们身边的近臣尽皆被此异象所惊动,只见大殿顶上出现了一道横贯整个大殿的光幕。
天幕从中一分为二,左侧的天幕写着【大明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几个大字。
右边天幕,则是【大明·光武帝崇祯皇帝】几个大字。
左侧天幕的文字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崇祯所经历的一切。
【天启皇帝年间,朱由校扶持宦官魏忠贤压制文官集团,不过这一切都被文官污蔑成,魏忠贤擅权专政,诬陷忠良,草菅人命,狠恶如狼,不过因其权势滔天,被人们尊称为九千岁。】
【文臣集团试探着推出炮灰上书弹劾魏忠贤,结果却惨遭陷害,被折磨至死。】
【在整个大明天启年间,魏忠贤权势滔天,在朝堂与内廷皆说一不二,压制的文官集团喘不过气,尤其是东林党被打压的最严重。】
【可是这一切都被掌握舆论的文官集团污蔑成他蛊惑皇帝,打压朝臣。】
【天启七年,朱由校驾崩。朱由检即位,年号崇祯。】
【朝堂之上,崇祯高坐帝位,魏忠贤与其党羽跪地求饶,满朝文臣尽皆请杀此贼】
【魏忠贤伏诛,阉党尽灭,崇祯重用扶持自己的文臣武将,新朝看上去好似大有一改往昔颓败之象。】
【“一切奏折关乎国本,应当遵循祖宗之法,不得妄议纷更。”崇祯皇帝昭告朝野,励精图治,发誓重塑祖辈荣光。】
【崇祯元年,东林党士人韩爌、李标、钱龙锡入阁为相,东林大盛,声势甚于往昔阉党。】
【崇祯五年,大明并没有在朱由检的治理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起义遍地,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崇祯八年,起义军攻陷凤阳,烧毁大明祖陵,朱由校悲愤吐血,可是却毫无办法。】
【崇祯九年,皇太极于辽东称帝,国号后金与明朝分庭抗礼,并派兵劫掠明京畿重地,史称丙子之变。清军如入无人之境,在九月掠夺了十八万人畜后出塞,途中还留下“各官免送”的羞辱性木牌。】
【崇祯十四年,各地“大饥疫”,到六月“死者无算”。】
【崇祯十七年,京城,煤山。】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映照在朱由检的脸上,好似暗示着这位崇祯皇帝和大明的结局。】
【朱由检蓬头垢面,披着残破的皇袍,失魂落魄的站在一棵老歪脖子树前。】
【远处,厮杀声渐渐逼近。】
【他知道,李自成率领着起义军大军已经杀进皇宫里了。】
【没有费一兵一卒,自有大明旧臣为了保住荣华富贵甘愿当带路党为新皇登基而大开宫门。】
【“该上路了。”朱由检凄凉的苦笑道。】
【知道结局注定,肩上沉重的压力顿时一松,恍惚间,他感觉整个人意外的轻松不少。】
【旋即。】
【他又想到那些所谓的朝廷重臣向李自成献媚的嘴脸,面目陡然狰狞起来。】
【“诸臣误我!”】
【崇祯皇帝凄厉一声嘶吼,剑锋划过指尖,血流如注。】
【他撕开袖袍,奋笔疾书,写下血淋淋的一行大字。】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书罢。】
【一行清泪无言落下。】
【回望四周,看到陪在自己身边准备同自己一道赴死的王承恩,这一瞬间,朱由校好似明白了什么?】
【“哈哈哈哈哈哈,到头来,原来是我错了!对皇帝最忠心的原来是太监,是我错了!兄长是对的,如若不是魏忠贤牵制文官,大明或许早已变成如今这般模样了。”】
【“太祖爷,子孙不孝,毁宗庙,丢社稷,令山河破碎,百姓罹难,实乃大明千古罪人!”】
【“朕无颜面对列祖列宗,自请死后以发覆面。”】
【话落,面带微笑,从容赴死。】
【死后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