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放贷三年,江山成我的了? 第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听朱大人这意思,似乎不是为了借钱来的吧?”
“既然如此,在下就不奉陪了。”
语罢,朱长青扭头就走。
言多必失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见状,朱元璋眉头一皱,暗骂一声小狐狸,连忙道:
“还请朱老板留步!”
“朝廷如若真要迁都,那么所需钱财定是不计其数。”
“届时,免不了还要与朱老板合作啊!”
朱长青一听‘合作’二字,顿时眼前一亮,转过身子,将信将疑道:
“朝廷真要迁都?”
按照前世保留的记忆来说,迁都这事,至少得是永乐年间了。
朱元璋笑道:“咱...本官还能骗你不成?”
“迁都西安府?”
“正是。”
朱元璋笑问道:“这不,本官今日前来,就是想问一问朱老板,你作为当地富商,对迁都西安,有何建议?”
“建议倒是谈不上。”
朱长青随意嘟囔了一句。
迁都这事,对他是有利处的,毕竟他在西安布置了很多地产。
届时,这里一旦成为国都,那些地产将会直接翻倍递增。
只是...如若朝廷迁都顺天的话,他会赚得更多。
“我就是觉着,西安府这地方,还是不太适合为都城。”
此话一出,顿时让朱元璋感到好奇,
“西安府南下北上四通发达,又有潼关、武关、散关等险峻城关作为屏障,为何不能为都?”
“我也就是随口说说,朱大人也别往心里去。”
朱长青喝了一口茶,缓缓道:“西安不宜为都,以在下浅见来看,原因有三。”
“一来,西安府已不具天时,一年四季都下不来几场雨,百姓如何安居乐业?如何供养一国之都的消耗?”
“二来,西安易守之处,在于东北,可我们不止在北方有敌人,高原上的那些散落族群,亦不容小觑。”
“三来,正是拱卫西安的那些屏障,会让后世之君起到偏安一隅的念头,这是最为致命的因素。”
听到这里,朱元璋细细品味,逐渐震惊,下意识脱口而出道:
“没想到,朱老板不仅在经商上有天赋,对于朝政之事,也有独特见解。”
同时,又在心中喃喃想道:
【这朱长青说的没错啊,咱要是真迁都西安府了,使后世之君没了争霸天下的雄心,到最后,不就沦落成唐朝中末期那样了?】
【这小子,若不经商从政的话,光靠那份独特见解,也足以成为一代名臣了啊。】
老朱打心眼里,就瞧不起那些商贾,还曾多次颁布政策,打压他们。
“既然西安府不适宜为都,不知朱老板认为开封那个地方如何?”
迁都这么大的事情,朱元璋不可能只想到西安,还考虑过其它地方。
“开封?”
听到这个地名,朱长青便就果断的摇了摇头,
“朱大人,您开什么玩笑呢?开封无险可守,而且时常会有水患作祟,就这条件,怎么为都?”
“北宋那赤裸裸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开始眉头紧锁。
【是啊,开封水患问题是个大患,而且无险可守,咱这大明朝,绝对不能允许有靖康耻的事情发生!】
“以你之见,西安不行,开封也不行...那圣上的龙兴之地凤阳,如何?”
老朱再次问起。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有了几分向朱长青请教的意思了。
“凤阳?”
朱长青再次摇头,“要是被当今圣上听到这句话,非得骂你愚蠢不可!”
“当初凤阳就是作为大明陪都,可是圣上为何最后又舍弃那个地方了?”
“不就是因为凤阳交通不便,耗资巨大不见成效?在凤阳立都,只能是自取灭亡!”
话音刚落。
老朱内心便就充满震撼。
因为他很清楚,朱长青所言,是他与刘伯温、李善长等一众大臣,讨论数个日夜,才分析出来的结果。
然后,才决定将凤阳视为弃都。
可是没想到,朱长青就这么随意的说出来了。
【这小子,有大才啊!】
朱元璋忍不住感叹一声,又问道:“说来说去,就是咱大明适合为都的地方,就只有应天了?”
他所考虑的几个地方,都被朱长青否决了。
还有哪里能够为都?
“应天府那地方...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