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皇兄被俘,于谦绑我做皇帝 第38章 大明新帝半月灭瓦剌,京师震动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大明,京师。
勋贵一系,经过土木堡一战,再加上新皇帝雷霆之怒。
已是人才凋零,能力出众寥寥无几。
如今只能抱着祖上的余荫,苟延残喘度日。
再也不敢兴起任何不臣的念头。
当然,抱怨、幸灾乐祸还是有的。
一众勋贵,在湖中小亭,游玩享乐。
酒酣过后,不免又感慨起来。
新阳候杜礼,端起酒杯,嘴角夹杂着一丝的轻蔑。
“咱们这位新帝,出征也有些时日了,也不知道战况如何了?”
“咳咳,新阳候,现在我们还是少议论些时政为好。”
康宁伯把怀中的美人推开,又神秘兮兮道。
“不过,有一句话叫天狂有雨,人狂必有祸。”
其他勋贵,听了之后,皆是大笑起来。
“哈哈,对,对,人狂必有祸。我们只管享乐就是,不用再为国事烦忧。”
“唉,真怀念太上皇当政的日子。那时,我等勋贵,何等的尊荣,那些文官,哪里敢给我们脸色看?”
“放心吧,风水轮流转……别看那些文官们,此时意气风发,总有一天,他们会大祸临头。”
“这数十万大军出征,这次也不知能回来几人。”
“呵呵,反正不会太多,也可能……呵呵。”
“好了,我们还是等着看好戏得了。”
皇城。
念慈宫。
今日,来了几个藩王。
秦王,齐王,淮南王,以及周王世子等一众皇亲。
今日来向吴太后请安来了。
这些藩王,这些时日一直被幽禁着。
一个个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
全然没有了曾经的气势。
吴太后为了能够安抚他们,这才召集了他们。
“太后啊,您给我们评评理,我们都是陛下的血亲长辈,焉能会害他?”
“是啊,他把京城的防御力量,交给别人,也不给我们。”
“对,对,还带走我们藩王的将士。”
“太后,这不是变相软禁我们吗?这可是有违祖制的。”
这些藩王一见到吴太后,就气势汹汹地抱怨着。
吴太后也只能尽力安抚他们。
“诸位都是陛下的长辈,陛下若有什么不周的地方。你们就多担待一些。”
“如今,陛下在外亲征打仗,我们就安心等他凯旋就是了。”
听了吴太后的话。
这些藩王俱都露出冷哼和嗤笑。
“太后,不是臣弟长人家志气,灭咱们自己威风。陛下刚满二十岁,兵法都没有读过吧?”
“再者,那也先是草原上的枭雄人物。咱们之前就应该和谈为主。陛下呢?把人家的使团给宰了。”
“秦王说的不错。于谦也只是一个文臣。真正的勋贵武将,都没有去几个,这仗怎么打。”
“太后,您想想,英国公张辅,那么多的名将,大将,都战败在土木堡。您怎么当时也不阻拦一下陛下呢?”
众藩王絮絮叨叨,言语中对这次大战充满了悲观。
说的吴太后,竟也开始担心起来了。
在她看来,这些藩王有些话,也是不无道理的。
正在她忧虑时,这时殿外传来宫女匆忙的脚步声。
“太后,太后,内阁首辅陈阁老,带着众臣来了。”
听到这句话。
无论是吴太后,还是诸藩王,都吓了一大跳。
能让一众阁老,亲自出面来后宫。
这无疑是发生了大事。
难道……难道土木堡之变,又发生了?
几个藩王,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眼神中,都透着狂喜。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这位新帝也被俘虏了。
那么下一个新帝,就必定在他们中产生。
这怎能不让他们激动?
吴太后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脸色极为苍白,身子更是趔趄了一下。
幸好一旁的两个宫女,扶住了她。
“太后,节哀啊。”
“是啊,太后,没想到真让我们说准了。”
“陛下出征这才十天吧?”
几个藩王虽看似在劝慰,但他们的神色里,却充满了幸灾乐祸。
“快,快宣诸位阁老。”
吴太后终究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
她深切地明白,若真发生了不测,那么大明的江山,必须得有人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