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十四章 胡惟庸的谋划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十四章胡惟庸的谋划
“陛下,杨宪大人所说的未必属实,或许淮西将领们做得有些过火,但是也没有严重到这样的程度,不如派人去调查一番!”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早就已经派锦衣卫去了,不过除了锦衣卫之外,朝堂之上倒是也要派一些人过去。
除了调查这些事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招抚民心,体察民意。
如今朝中的重臣,韩国公李善长在家休养,胡惟庸和刘伯温两人代表着两大派系,汪广洋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这件事情确实有一些为难。
不过正好内阁的成员还需要一个,正好趁着这一个机会再提拔上来一个人。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了杨宪,杨宪感受到朱元璋看向他的目光,心中激动不已。
之所以他在这个时候提出此事,一方面是韩国公李善长不在朝堂之上,否则的话,以韩国公李善长的手段,他未必顶得住,另一方面则是朱元璋有组建内阁的想法。
虽然内阁的权力并不算大,但毕竟是天子重臣,被重用的可能性极大。
若是被朱元璋看中了自己,可就相当于是胡惟庸,徐达,刘伯温这样的存在,这可是一步登天。
这时胡惟庸也感觉到了朱元璋的想法,这可不行,若是真的让杨宪掌权了,岂不是又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大敌,只见他直接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杨宪大人作为这一次的当事人,调查这件事情并不合适,臣举荐张昶!”
朱元璋扫视朝堂上益州仔细一看,好像还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够胜任这一个职务。
张昶虽然能力一般,但是为人正直倒是还有些用处。
“既然如此,张昶便由你来调查此事,除此之外,特封以为中书省参知政事,此事调查清楚之后,便同大臣共同参赞中书省事宜!”
以张昶现在的官职,未必能够压得住当地的那些官员,但是如果有这个名头的话,就不一样了。
也就变相地承认了,商场会是最后一个内阁阁员。
突然间得到这泼天富贵的张昶,满脸不可思议。
他在这朝堂之上不属于任何派系,因此和这些官员的关系也一般。
有什么好事情基本上很少想到他。
再加上没有什么突出的能力,在这朝堂上完全就是边缘人物,想不到这泼天的富贵竟然到了自己的头上。
“多谢陛下,臣定然会将这件事情调查得水落石出!”
杨宪低着头,脸色极为阴沉。
该死的胡惟庸,眼看着这个位置就要到手了,结果便宜了张昶这家伙。
胡惟庸看到杨宪的眼神,心中极为得意,这时他站出来说道。
“陛下,凤阳府发生这样的事情,当地的官员不可能不知道,可是过了这么长时间,依然没有任何的消息,显然其中有问题!”
潮中的官员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胡惟庸这句话可谓是杀人诛心,地方上并没有传出来任何的消息,却很有可能发生了这些事情,足以说明一件事情是有人将这些消息给压下了。
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欺下瞒上,我是真的有人将这消息按压下来,对于中书省来说可是一件极大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出这样事情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韩国公李善长。
事情涉及韩国公李善长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朱元璋此时也非常纠结,不管怎么样李善长刚刚立下了功劳,这就直接找他的麻烦,倒是有一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更何况李善长好不容易离开了朝堂,若是利用这一个机会将他给薅回来的话,那才是让人头疼的事。
淮西勋贵听到胡惟庸这一番话,不由得眼前一亮。
妙啊。
通过这件事情将李善长也给扯进来,到时候李善长不得不出面解决这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们淮西勋贵合作。
到时候李善长就算是想要从朝堂之上急流勇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这件事情朕自然会调查清楚!”
“今日之事先如此,退朝!”
胡惟庸心中极为得意,虽然今天的事情有些意外,但是还算得上是不错,至少将李善长又重新从韩国公府薅了出来。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件事情,淮西一众勋贵未必会继续相信李善长。
到时候自己就是淮西勋贵新的头人,而有了李善长这个虎皮大旗,今后行事也会方便许多。
朱元璋回到后殿之后,怒气冲冲地说道。
“这个李善长,朕想要放他离去,自然还留下如此一个烂摊子,当真是可恶!”
这时太子朱标匆匆地赶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