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李善长:丞相制度可废
朱元璋听到李善长的话,额头的皱纹拧成了一个川字。
“百室,你说什么?”
朱元璋有些不可思议。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百官之首,位高权重。
而李善长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今却主张废除丞相制度,这让他多多少少有些看不懂了。
“百室,你可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丞相制度绵延至今,自有其道理,你这么做可知天底下会有多少读书人恨你入骨?”
李善长低着头,似乎早已猜到这样的事情。
丞相作为天下文官之首,一直都是读书人的终极梦想。
毫不客气地说,在这满朝文臣中,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在这个位置上坐一坐。
若是自己真的提议废除丞相制度,恐怕用不了多久,自己在文官集团中的形象可就坏了。
然而此时李善长却坚定地说道。
“丞相制度虽有利于大明稳定,但是权力太重,若是有人借此机会专权,对于天下的稳定竟然是极大的打击!”
“那些人要怨要怪,且冲我一人来!”
“此举虽罪在当代,却利在千秋!”
李善长心中有自己的考量。
虽说废除丞相制度,会遭到朝中文官的怨怼,但可以收获朱元璋的信任。
更何况以自己韩国公的身份,只要不造反未来,定然太平无忧。
为了系统的奖励,反正自己也不会继续留在朝堂之上,不如直接摊牌得好。
朱元璋听到李善长的话,心中甚是感动。
本以为李善长贪权夺利且性情嫉妒,却不承想,竟然是如此大公无私。
所思所想皆是大明之江山社稷,未曾考虑自身。
朱元璋直接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到李善长面前,紧紧握着李善长的手。
“百室,这段时间委屈你了!”
“唉,你比那些坏了良心的读书人好一万倍,你放心,就咱在这一个地方,天底下没有人动得了你!”
“真以为朕的刀不锋利乎?”
朱元璋对于那些读书人也是烦不胜烦。
自己农民出身,小的时候可没少被那些地主士绅欺负,但凡当时有一顿饱饭,他也不会走上造反的这条路。
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大定,那些读书人又一个个地跳了出来,令其烦不胜烦。
更可恨的是,孔家之人竟然想向他索要衍圣公的名号。
就连孟家,程颐,程颢所在的程家,朱熹所在的朱家这段时间也是上蹿下跳。
甚至朱家的人还劝朱元璋任朱熹为祖宗,以收天下读书人的心。
朱元璋恼怒不已,自己祖宗十八代都是种地的,为什么要和朱熹扯上关系?
甚至还有人劝他重用读书人,将朝堂上的政务分给诸位大臣裁决。
士大夫眼中的太平盛世乃是皇帝垂拱而治,权力全部交给他们这些读书人,士大夫才能够天下太平。
这段时间天下学子没少鼓吹前宋之时文坛鼎盛之貌。
如今李善长提出废除丞相的话,在他的眼中就像是一股清流。
朱元璋握着李善长的手说道。
“百室啊,咱心里苦啊!”
“那些家伙一个个地让咱认祖宗,让咱将权力分出去,还说什么刑不上士大夫,说白了,还不是为了他们的那点小心思?”
“要不是咱答应了咱家妹子,不随意杀人,咱恨不得将这些坏了良心的家伙都砍了!”
“本来咱以为百室你和那些家伙一样,如今看来是咱看错了!”
“百室,你才是最大的忠臣!”
“中书左相的位置你放心做,谁要是敢乱说话,就让他试试咱的刀锋不锋利!”
李善长听到这话,眼神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实际心中差点崩溃。
自己可不是为了稳固这个位置。
自己是想要辞官!辞官!辞官!
朱元璋看样子对自己极为信任,实际心里究竟如何想?谁也捉摸不透。
这时李善长试探性地说道。
“要不陛下?明天老臣称病在家,再上一道废相的折子?”
朱元璋心中有些意动,若此事有李善长的帮助,废相的事情定会轻松不少。
然而朱元璋却还是摇头说道。
“不妥,在如今政务繁忙,若是废除丞相制度,这大大小小的事情放在一起还不得将咱给吞喽,除非能解决此事,否则不妥!”
朱元璋眼神始终盯着李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