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开局科举舞弊?老子不考了 第三十七章 殿试结束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心中想着,朱元璋也在观察殿上考生们的表情。
有人愁眉苦脸,抓耳挠腮。
‘这种显然就是小叶掌柜所说的,只读圣贤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若是这种人最后金榜题名,入我大明朝为官……’
‘怕是真的不能为大明朝效力啊。’
朱元璋在心中评判,不时还摇摇头。
身为皇帝,本就坐在最高的位置上面。
外加在这大殿中,朱元璋周身就好像散发着某种气势。
一举一动,就能影响台下的考生。
那些原本就写不出来一个字,正紧张地擦汗的考生们察觉到上面的动静,偏偏又不敢抬头。
那叫一个难受啊……
当然除了这样的,还有真正贫寒家庭出生,过过苦日子的。
这些人可能对四书五经理解的没有那么透彻。
但这次考题,出的全部都有关于民生。
原本心中的担忧,几近消散。
同时他们也十分好奇。
为何到了这一次的科举,而且还是最后的殿试,会出这些跳出科举范围的题目呢?
不过好奇归好奇。
有了这种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笔下生风。
很快就将第一题完整地答了出来。
当然也有完全不懂这些知识,咬着牙硬写的。
就比如欧阳伦和李乘云二人……
‘陛下拟出这样的考题,定然是要让我们分析五谷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性。’
‘继而引申到神农,再赞叹当今陛下与神农对比……’
欧阳伦如是想着,笔下也是越写越快。
写完之后,还不忘欣赏一番。
‘引经据典,不仅歌颂神农,又赞美了陛下。’
‘稳了!’
……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众学子从清早开始,一直到日暮结束。
全都老老实实跪坐在原地答卷。
期间不允许私自走动。
能够参加殿试的,一般都是来自各地的精英。
参加过大大小小无数场考试。
外加从昨天开始,这些人就开始节食,自然也不会发生中途要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奇葩事情。
一直到晚上。
日暮西垂。
趁着还有最后一丝光亮。
太监在得道朱元璋的示意之后,一甩手中浮尘,捏着尖细的嗓子喊道:
“时辰已到!”
“所有考生,停笔——”
他声音拉的很长。
不仅是给学子们最后放笔的时间,也是在警告众人。
若他声音落下,还有人没有停笔的话……
轻则视作没有通过殿试,来年再考。
重则……
直接被判为作弊。
直接革除功名!
不仅是今天白来了,三年的科举经历,也将被视为无效。
甚至日后再想参加科举,也会受到影响。
情节之严重,可见一斑。
所以在听到他声音响起的时候。
在场的考生,没有一人敢抱有侥幸心理。
哪怕心中再不舍,也连忙将手中的笔规规矩矩搭载了砚台上。
双手放在桌上,静静等候。
“收卷!”
大太监又是一声。
一旁负责监考的官员也立刻上前。
干净利落地将所有考卷收了起来,统一放在一起,交给刚才的大太监。
大太监双手捧着,卑躬屈膝,将这些试卷捧到朱元璋面前。
“陛下。”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将试卷放在桌上。
随后缓缓开口道:
“所有人都呆在这里,朕亲自审卷,今晚就将榜给你们排出来。”
“传陛下旨意,所有人都待在原地,不许走动!”
众学子倒是没什么意见,也不敢有意见。
皇命难违。
况且他们已经在此地跪坐一天了,再多待一会儿也没什么问题。
殿上。
朱元璋挺起身子,开始翻阅试卷。
他翻阅的速度很快。
毕竟这次考题的内容,并不是他不擅长的四书五经,而是一些民生知识。
在这个朝廷上。
朱元璋敢说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