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无论!”
群臣连忙表态,同时心中想到,这沈万三算是要凉了啊,可惜这沈万三的家资被陛下盯着,不让他们就算吃不了肉,可也想喝口汤啊。
唉,孰知奈何啊。
群臣勋贵对于沈万三的家资还是很有想法的。
而淮西勋贵看到没有人反对,都是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等人的计划成功了。
“启禀父皇,儿臣有言上奏。”
这时候太子朱标站了出来,听到站出来,淮西勋贵皆是看向蓝玉和常茂两人,意思在明显不过了,昨天上两人和太子通气,就是为了不让太子破坏他们的上奏。
现在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了吗?
而蓝玉和常茂两人则是一脸无辜的表情,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啊。
昨天太子可是说的好好啊,连利益都已经分好了,太子四成,他们这些勋贵分六成,现在这个太子怎么回事啊?
难道反悔了?
两人苦笑,心中暗道,‘我的太子啊,你能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啊。’
看到太子要上奏,朱元璋亦是皱了皱眉头,因为对于自己这个太子的性格他很明白,仁义有余,少了些狠辣果决。
现在上奏,怕不是要让自己饶恕那沈万三吧。
这可不行,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借口,若是现在不解决,想要寻找下一个借口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但是太子站出来了,他当然不能让太子不说话啊。
毕竟一国储君。
“太子说罢!”
“父皇,儿臣亦是认为这沈家有界越之罪,但沈家忠君报国之情怀我们确实不能无视,是以,儿臣建议抄家便可。
无需太过杀戮了。
否则,以沈万三在百姓心中的名声怕是会传出对我大名不好的事情,进而被有心人利用了!”
无法,以前是老朱想对付沈家,现在连淮西勋贵都想对付沈家,他这个太子反对也没有多少用,强行反对,说不得还会为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但在朱标想来,自己父皇想要的也就是沈家的家财罢了。
听到朱标没有反对抄家,淮西勋贵都是松了一口气,他们要的也是抄家,断了,沈万三在大明的根基。
朱元璋要的也就是那二十亿两白银,用来治理国家,征伐不臣。
“太子大义啊!
陛下,正如太子殿下所言,那沈万三虽然有罪,但亦有功,而且臣听闻那沈万三和其小女儿现在在大皇子的夏国为臣。
是以,臣也赞同太子殿下对沈家的方式。
抄家以作惩戒。
虽然在大皇子手下为臣,但大夏王国毕竟已经立国,他国之臣在我国垄断各方民生,对我国极为不利,何况沈家这等有罪之家。
是以,臣不光赞成太子的抄家之议,更是要严控这沈家在我大明的生意。”
他们如此大费周章为了什么啊,还不是和大皇子做生意啊。
如果只是对沈家抄家,只要有夏王这条路子,这沈家,估计不需要两年就又会崛起了啊,由来争夺他们的生意市场。
“臣亦是赞同胡大人之奏,商人可以做生意,但要在可控范围。
若是如沈万三这等不受控制的大商人太多,于国家不利。”
这个时候刘伯温站了出来了。
刘伯温代表的乃是浙东士林的门面,虽然沈万三也是江南之人,和他们关系却不怎么好,更多的反而是竞争关系。
浙东士林大地主阶级同样是靠经商起家。
尤其是海贸。
因为沈万三这等巨商的存在,其几乎垄断了和夏国的商贸,他背后那些士林阶级只能跟着喝汤,他们当然不愿意了。
只要沈万三倒了,那海贸就是他们浙东集团的了。
至于淮西勋贵,呵呵,他承认这些人实力强大,但是论起做生意,海贸,十个淮西集团都不是他们浙东集团的对手。
“臣亦是赞同胡大人。”
宋濂这时候亦是站了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好,胡惟庸,既然这事是你提出来的,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吧,记住,要办的漂亮!”
没有人反对,朱元璋直接拍板定了下来。
“臣领旨!”
....
“哈哈哈,妹子,以后俺再也不缺钱了!”
乾清宫老朱哈哈大笑说道。
“怎么,老大那一千万两,你就不缺钱了,朝廷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可不是一两千万就能解决的啊,
或者说,还是你想要学前朝那样发行宝钞了?”
朝廷缺钱这不是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