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大明国师,调教大明!最新章节 > 第51章 秦放,国士之礼相待!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大明:我,大明国师,调教大明! 第51章 秦放,国士之礼相待!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回到宫中,五兄弟见朱元璋归来,急忙行礼问安:

“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点头回应,随后询问朱棣:

“蒸汽机的选址,你们决定了吗?”

“回父皇,我们决定设在江中的青沙洲。”

“那里无人居住,有利于蒸汽机的大量燃料需求,且地理位置隐蔽,无陆路通达,更容易保密。”

朱棣如实回答道。

对这个选址,朱元璋感到颇为满意。

青沙洲,即未来金陵八卦洲的所在地。

尽管据后世记载,青沙洲直至南宋时期才逐渐成型。

清康熙年间才有居民开垦,但在洪武年间,那里还只是盐碱地。

朱元璋内心深处,终究是不愿侵占宝贵的耕地。

心中虽然有不舍,朱元璋最终还是决定放手。

“你们自行商议,不必顾忌我。”

随即,他带着太监侯英走向紫禁城的内帑库,眼前是堆积如山的白银,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朱元璋沉重地叹息一声,对侯英下令:

“通知兵仗局,所有之前从工部借调的工匠,立即脱离工部编制。”

“往后所需物资,不必再从户部国库申请,直接由内帑承担。”

“你先安排一些内廷的人手过去,把基础事务搭建起来,过几天我会指派专人负责后续交接。”

“还有,从现在开始,所有调运到那里的物资,账目必须一一详记。”

“交接完毕,内帑中流出的每一两银子,咱都得明白无误。”

旁边的老太监侯英立刻答应:

“皇爷安心,奴才必定妥善办理这些事务。”

尽管朱元璋心如刀割。

那都是他和马皇后省吃俭用,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财富啊!

长年累月,皇庄的收益、属国的朝贡,他从未动用过一分一毫。

除了修建紫禁城时,略有支出。

但这些钱财,本就是为了国家危难时刻准备的。

如今用得其所,也算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朱元璋咬牙下定决心,将自己珍藏多年的钥匙交给了老太监侯英。

然而,他内心并不十分忧虑。

通过这些交易。

他将能更深入地了解天下商人的底细,届时适当调整商税政策,便能更好地掌控国家经济。

在御书房内,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儿子们欢聚一堂的温馨画面上。

他轻挥手臂,指示侍从在隐蔽处为他摆放一把椅子。

这简单的幸福,不正是他当年梦寐以求的吗?

若非生活所迫,或许就没有今日的大明万里江山。

随着秦放的教导,他的五个儿子开始显露出不同的才华。

朱元璋仿佛预见了自己离世后。

大明将由明主朱标执掌,四子辅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天下一派太平景象。

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秦放的教诲。

因此,朱元璋暗下决心,待儿子们学成之后,他将坦诚相对。

向秦放揭露自己的打算,并以国士之礼相待,以表达自己的最高敬意。

与此同时,在钟山书院。

苏远兵倾听着秦放的宏伟蓝图,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秦放察觉到苏远兵心中的迷惘,便温文尔雅地开口:

“苏兄,莫非有何疑虑?”

苏远兵欠身施礼,语气谦恭:

“秦先生,我心中有一事不明。”

“您说这蒸汽机,真能如预期般福泽乡里,让我们的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吗?”

这个问题,连一代雄主朱元璋都未曾深思。

秦放哑然,意识到这蒸汽机的确可能带来国家的繁荣昌盛,甚至超越历史的高度。

然而,这一切,真的能惠及普通百姓吗?

苏远兵的问题,源自他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在苏远兵看来,商人重利,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那些所谓儒商、仁义道德,不过是商人粉饰自身的门面。

利字当头,商人本性难移。

他们之所以推崇儒商形象,不过是认为这样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在小院里,苏远兵原本对秦放的成就充满敬意。

但自从听到秦放对朱元璋的评价后,他那坚定的敬意开始动摇。

苏远兵内心深处对于这个观点已产生了动摇,他甚至开始怀疑秦放是在利用朱元璋,以图个人利益。

思索至此,语气之中不免带着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