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我爹提前穿越,成了朱元璋 第十五章:咱宁愿罪在当世,也要功在千秋!【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十五章:咱宁愿罪在当世,也要功在千秋!【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
没有理会安静下来的群臣,杨宪继续说道。
“硬化路面,难免有些地方绕不开,需要占用土地,那些拥有土地的士族豪强,肯定不愿轻易交出,必将阻力重重。”
“再者,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疆域何其辽阔,需要硬化的路线所好,需要征用的人力,以及财力物力,又需多少?此乃是劳民伤财之事。”
“而且,此事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我大明国库也并没有多少银两,所以此事是否落实,还望皇上三思!”
直到杨宪说完许久,也没人吭声。
其实,杨宪能想到的问题,朝堂上大多数人都想到了。
毕竟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哪个是平庸之辈?
但如今,徐达好不容易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杨宪却当场出来阻止,这不是逆风输出吗?
这些话,等皇上冷静下来,或者私底下告诉他,也不是不行啊!
这样一来,不仅让皇帝烦心,还可能得罪徐达。
就非常的离谱!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有些阴沉,这杨宪,不愧是他一手提上来的,搞事方面一流。
不过,他必须得承认,杨宪的话是绕不开的问题。
他如何不知,硬化大明路线,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量,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
他也知道,士族豪强不会轻易交出所需要的土地。
这个问题反而是最需要重视的。
毕竟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每个地方的勋贵,绝对不能忽视!
没想到,解决了运输效率了,却随之而来更多的问题。
“交通,自古以来都是重中之重,交通枢纽也都是繁华之地,使路面硬化,更能加强贸易往来,提升运输效率,促进咱大明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好处,实在太多了。”
朱元璋沉声说道。
群臣无人反驳,他们知道确实如此。
不说别的,单单是一条京杭大运河。
就为沿途两岸,乃至整个华夏大地,带来了多大的利处?数都数不过来!
若大明境内。
各个郡县的主要道路都是硬化路面,那就相当于多了几条大运河!
好处,确实难以想象!
“咱也听听你们的意见,路面硬化,是落实,还是?”
朱元璋目光望向一众臣子,开口问道。
众臣彼此相视一眼,齐声道:“皇上乃是真龙天子,九五至尊,此事全凭皇上定夺!”
他们都不太敢提意见,不然后果不好承担。
“......”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
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别人做不了主,必须由他做决策。
“行了,咱累了,早朝就进行到这里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虽然没有明说,但内心已经做了一个决定。
想致富,先修路。
若想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繁盛王朝,绝对离不开路面硬化。
这件事他若不做,背后的困难他若不处理掉,还能指望谁?
大明的后世之君吗?
路面硬化,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修建京杭大运河一样,虽困难重重,但好处多多。
说白了,这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一桩事。
他朱元璋,愿意去做!
.........
............
文武百官陆续离开奉天殿,出了皇宫。
徐达很高兴。
自从大明开国,他领兵灭了元朝之后,天下初定,而他基本上就没了用武之地。
而朝堂上,大多是商议一些国家大事,他只会打仗,对这些事根本插不上嘴。
今天,可真是好好的出了一次风头。
没看到满朝文武,甚至连陛皇帝下,都被他震惊了吗?
这感觉,是真的舒服!
“徐公?”
这时,一道身影冷不丁的从眼前冒出来,差点吓得徐达一跳。
“蓝玉?你小子什么事?”
徐达看清楚眼前之人,不由得问道。
蓝玉好奇的问道:“方才上朝之时,徐公属实出了一把风头,只是不知,这路面硬化的法子,你是从何处得知?”
不等徐达说话,蓝玉又道。
“你可不要说什么常识,无数前人,满朝文武都没想到,偏偏你徐公想到了?”
“我看这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不然你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