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朱雄英,从现代留学归来最新章节 > 30:高产农作物,惊呆朱元璋和朱标!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大明:我朱雄英,从现代留学归来 30:高产农作物,惊呆朱元璋和朱标!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朱雄英看着朱元璋和朱标那震惊的模样,也觉得挺有意思。

毕竟眼前的可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和懿文太子朱标啊!

以这两位的身份,如今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和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一样,这样的反差感还是挺大的,甚至有点萌萌哒!

“像这样的杂交水稻,也是小范围的试验田的成果,未来或许技术成熟了之后,能够大范围的种植推广,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是科学研究带来的成果!”

朱雄英对着朱元璋和朱标解释道。

他现在必须要开始给这两位灌输一些科技兴国的理念才行!

有利于今后在大明开战进一步的改革和工业化进程。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发展,从小农经济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迈进,其实中间需要进行演变的过程还是相当漫长的,要历经数个阶段。

但如果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皇帝也就是掌权者就能有意识的往工业化发展的方向去靠的话,这个进程反而会变得容易许多!

皇权专制也是有好处的,只要君主是个明君,有超前的眼光和意识,那么想要推进工业化,反而会比自然演变来得更加简单粗暴!

就如同洪武时期,如果朱元璋铁了心想要办一件事情,只要用对了方式方法,那效果绝对能够出乎预料的好!

只可惜历史上的所有帝王,包括朱元璋在内,不可能拥有如此超前的眼光和思维认知!

但现在不一样了。

只要朱元璋和朱标他们对现代社会了解越深,那么大明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向着工业化靠拢,摆在眼前的好处,这两位又不是傻子,自然都看得懂,也能够想得明白!

区别就在于,这两位会在考虑进行改革和工业化的同时,寻找同时能够稳固皇权的办法!

像是两者兼顾的平衡点,还需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的去摸索才行。

即便是朱雄英,也是如此!

“你的意思是,这样的超级水稻,没办法大范围种植?”

朱元璋不由皱起了眉头。

“没错,不过亩产六七百斤的常规水稻种子,已经全国普及了,大部分地区都能做到一年两熟,像是南方地区甚至能够达到一年三熟的地步!”

“我想光是这个产量,就已经是大明现有水稻亩产的好几倍了吧?”

朱雄英却是一脸自信地解释道。

“你说的常规水稻种子,就是普通老百姓都能种的那种?”

“亩产能有六七百斤?”

朱元璋的呼吸都不由急促了起来。

亩产三千多斤的超级水稻按照朱雄英的说法,想要搞去大明朝种植暂时不现实了,但哪怕是只有六七百斤的常规水稻,那也足以让他欣喜若狂了啊!

要知道大明水稻现在的亩产量,最高也就一亩地两石上下,也就是两三百斤的样子!

六七百斤,足足翻了一倍多了!

“没错,就是普通老百姓随时都能够买到的那种!”

“但如果说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又简单容易种植,对土地和环境气候要求不高的那种,还得是土豆和红薯这两种农作物!”

“像是土豆,差一点的亩产都能达到两三千斤的样子!”

“红薯的话更高,四五千斤亩产!”

“另外像是玉米,产量同样也不会比水稻少!”

“我原本计划就是先弄这四样农作物的种子回到大明朝,看看能不能先找个区域试验一下亩产效果,然后再大范围的开始推广到整个大明!”

“这些农作物的种子,想要多少都没问题,花钱都是能够买得到的!”

朱雄英就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说了一下。

“等等……你刚刚说,土豆和那个红薯的亩产是多少?”

“居然有数千斤,比那个超级水稻还要多?”

朱元璋双眼直接就瞪圆了,赶忙对着朱雄英确认道。

“没错啊!”

“就这我还是往低了说的,至少在这边,这个产量太正常了,比这还高的也多的是!”

“只不过我不确定拿去大明之后,会不会受土地、肥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减产等等,毕竟大明朝也没有工业化肥,都是普通的农家肥。”

朱雄英不置可否地点头解释道。

“好!好啊!”

“哪怕是弄去了大明之后,产量少一些,哪怕是只有一半,那个红薯和土豆,咱也要了!”

“这土豆和红薯,究竟是什么?”

朱元璋一个劲地点头,但随后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光顾着震惊这亩产的产量,忘了自己连土豆和红薯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呢!

朱雄英笑着,就直接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