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悟性逆天!开局推演长生法 第三十六章 谁在暗中相助?还能有谁!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众人踌躇,不多时探子前来汇报,却显得神情异常紧张,甚至可以说是惶恐。
“陛下!好!”
他结结巴巴的,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根本就急得不行的众人惹得一脸不悦。
朱棣紧皱眉头,连声催促:“好什么好?说重点。”
“再结巴两句,信不信给你两刀!”
谁知他是在吓唬,可对方的确有被唬住,一股脑磕在地上,连声道:
“回陛下,瓦剌营地遍地尸体,咱们还在他们营帐高处看到瓦剌首领以及其他大臣的头颅!”
此言一出,场内一片寂静,唯有篝火声十分醒目而刺耳!
朱棣眉头紧蹙,甚至可以说不敢置信。
瓦剌首领的头颅?
开什么玩笑!
他都还没和人家打呢,对方就被割了脑袋挂帐篷上?!
汤和直接怒目直视,丢了兔子在地上,当即骂道:“简直一派胡言,你可是在谎报军情!”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怀疑这家伙被敌军收买,故意穿假消息,好引诱他们长途跋涉,消耗体力给对方可乘之机。
斥候也是欲哭无泪。你们让说的,说了又不信,还诬陷他谎报军情。
这种大黑锅扣在脑袋上,那是杀头的罪过。
饭能乱吃,话乱说不得。
战战兢兢,声音铿锵有力:“请陛下明鉴,属下绝无说谎之意。”
“不仅是他们挂着的头颅,所有的瓦剌将士尸体都被堆成小山,也还有些散落各处,想是……全军覆没!”
又是一番语,出惊人首领已死,全军覆没?
那踏马走的时候还好好的,不过几天功夫就物是人非,瓦剌被一锅端了?
看他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朱棣陷入沉思,突然问道:“而知是何人做的此事?”
“在现场,咱们发现了身披大明甲胄的将士的尸体……”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这是大明将士们干的!
只是朱棣一直率领大军对付鞑靼,什么时候做过那种事?
几个将军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到他身上,似乎多有揣测。
“陛下,你应该不会背着咱们还有什么别的计划吧?”
现在他们不怀疑斥候,倒是怀疑起朱棣瞒着他们,都是拿着命出来打仗的。
在战场上,无论什么身份,那也算有过敏的交情。
你有计划你就说,瞒着这干什么拿咱当外人?
几个人面对众人审视的目光,朱棣也是一头雾水。
他计划个屁,大明的主力军都在这儿,就算还有余力,那也不至于轻松的就将瓦剌给灭得一个不剩吧?
自己带着主力军,鞑靼都还没灭干净呢!
朱棣左思右想,突然弹射般的起身,神色坚定,“不行,这必须得亲自去看看!”
常遇春连忙劝解道:“陛下,当心有诈。”
这句话是过脑子才能说出来的吗?
他们也是心慌则乱。
朱棣斜了他一眼,“瓦剌的头还在他们营帐上挂着呢,老大都死了,拿什么来炸你?”
要不就跟睁着眼睛说瞎话是一个性质?
好像也是啊……
常遇春略显尴尬,有听朱棣分出道:“你先带一队主力回去,朕率领汤和及剩下的人去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
这种事情,他不得不亲自跑一趟,否则实在难以接受现实。
当天晚上,朱棣便直接率领一众铁骑,快马加鞭的赶往西南方向,瓦剌的驻扎地!
有了步兵的拖延速度,骑行一天半,朱棣从再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瓦剌的营帐还在那边驻扎,可就如斥候所言,并无半点瓦剌人的影子。
站在高处至上而下,俯瞰远处的光景一览无余。
尤其是那高高挂起的头颅,简直是引人侧目。
朱棣再次靠前了一些,直到周边的人确认没有危险,他站在头颅之下。
在这里挂了两天,脑袋上的血迹已经逐渐干涸,唯有那瞳孔骤缩,死不瞑目之态,显得格外瘆人而恐怖。
“陛下,南方发现地裂和雷击痕迹!”
雷击,地裂,虽相隔有段距离,但也在同一片天空之下,他为何毫无察觉?
直至看着那错乱的地裂痕迹,还有被雷劈的秃成一片的草地……
几个人将神龙卫的尸体抬过来,那赫然醒目的大明甲胄,着实让人难以忽视。
朱棣眉头紧锁,这些人究竟从何而来?
从未下达过任何对付瓦剌的命令……
思绪百转间,朱棣眼眸一亮,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