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夭寿了,我的小迷弟是朱棣最新章节 > 第四十八章 听民间的疾苦是老夫的责任,查官员的行为也是老付要做的事情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大明:夭寿了,我的小迷弟是朱棣 第四十八章 听民间的疾苦是老夫的责任,查官员的行为也是老付要做的事情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一切如陛下所期望,这两条政令正在下面有条不紊的推行。”

胡惟庸的话让朱元璋脸上多了一抹笑容。

朱元璋又知道底下人绝对不会如此听话。

果然,胡惟庸只是说了几句推行政令的事情,然后画风逆转。

“陛下,现在各地的士族和大户意见颇多。”

“这正定的推行的赏罚,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就连那些文人也都在说,这个政令的背后是沾染的鲜血,这个处罚实在是过于严苛了。”

“有不少的人都已经准备聚集到一起弹劾此赏罚。”

胡惟庸知道这个想法是由楚凡提出来的,现在抓住这一点不放,这就是抓住楚凡的小辫子。

这也是他和李善长商量出来的方法之一。

他的话说完又有几个官员站出来,全都是在说着关于赏罚的事情。

朱元璋脸上挂着平淡的笑容,但是眼底却有一抹目光藏在深处。

这么目光透露出来了,冷气又透露出来煞气。

他看着这些官员在表演。

“还有没有其他人有意见。”朱元璋沉声询问。

胡惟庸故意的咳嗽了一声,但是后面却没有人上来。

他心里暗骂李善长是只老狐狸。

明明说好了,一个人从一个方向上折子。

自己这边都已经说了民间的诉求,李善长还不站出来。

难道这家伙还有其他的顾虑?

看来也只能是我提及这个话题,然后再推波助澜。

胡惟庸知道话到嘴边不说不行,何况现在开弓没有回头箭。

“老夫还有事情向皇上禀报。”胡惟庸一脸忧心的模样。

“哦,看来胡大人最近很是上心。”

“那朕就听听胡大人还有什么高见吧?”

谁都听得出来朱元璋这句话,带着嘲讽又是不高兴的情绪。

如若是平时,胡惟庸肯定会选择暂避锋芒。

但现在计划已经实施一半,让他就此放弃,他绝对不会甘心。

胡惟庸余光看了一眼周边,硬着头皮说道。

“老夫作为百官之首,当要替皇上分忧。”

“听民间的疾苦是老夫的责任,查官员的行为也是老付要做的事情。”

“现在底下的官员对刚刚下达的官员赏罚制度有所不满。”

“哦?有何不满。”朱元璋故意追问。

他的心里和明镜一样,楚凡之前就曾说过,一旦这个政令实施下去,一部分混吃等死的官员就没有了好日子。

那些想要日常划水的官员,也必须要打起精神工作。

如果之前这些官员被称之为父母官,现在就要被打造成百姓的公仆。

这样的角色转换,这些官员当然心中会有所不满。

平日那些悠然自得赚钱的官员,现在变成了郁郁寡欢。

这些官员当然也会有所不满,所以他们肯定会搞事情。

今日果然是按照楚凡的提醒来了,朱元璋也想看看这些人还能玩什么花样。

其实,此时他对于楚凡所说的儒家思想害国认识的更加深刻。

按照儒家思想,他应该脸上带着笑容,认真的倾听这些官员的诉求。

哪怕一时无法让这些官员理解,这些政令也需暂缓,然后让官员满意的工作。

但现在他恨不得亲自从龙椅上下来,手拿屠刀砍了几个官员,让他们知道厉害。

“据我所知,底下的官员已经开始躁动,有不少的官员都认为政绩的好与坏不能全都依赖他们。”

“有许多地方都要看天,吃饭有许多的地方还要看百姓的配合,这和地方官员的能力关系不大。”

胡惟庸提前找了借口,其实之所以这些天并没有动作,是因为需要底下的人的配合。

现在计划的环节已经完善,他当然顺势提出。

李善长知道到了自己该露头的时候了。

刚才他看到了朱元璋眼底的目光,所以才躲在后面。

如果不是朱元璋要发火,他早就蹦出来了。

现在他要不出来,回去之后必然和胡惟庸要闹掰。

而且他们联络的这些官员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能让朱元璋将政令取消,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臣有事情要禀报。”李善长手上举着折子站出来。

“胡大人目光如炬,能够观察到官员的反应,老夫很是钦佩。”

“现在底下的官员怨声一片,就连朝中的官员也有人对政令颇有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