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赈灾粮换粗糠,老朱气炸了最新章节 > 第十九章 土豆大丰收,全县欢庆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大明:赈灾粮换粗糠,老朱气炸了 第十九章 土豆大丰收,全县欢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十九章土豆大丰收,全县欢庆

马二苦着脸道,“将军,这王保保实在太狡猾了!”

“他命他手下的兵马,全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埋伏在白沙堡的最低处。”

“白沙堡现如今大雪纷飞,这些人在雪中一动不动,我在白沙堡爬了整整一夜,他们始终沉得住气,愣是没有发现一丁点蛛丝马迹。”

“直到今天天明时,他们从白沙堡撤退,我才知道他们设了埋伏,而且竟然有足足十万多大军,便赶紧赶回来报信。”

听了马二的话,冯胜和李文忠都目瞪口呆。

李文忠吓出了一身冷汗,喃喃道:“我的天,没想到这个王保保竟然这么狠,为了让我们中圈套,竟然让手下的士兵在雪地里爬一整夜埋伏!”

“我军对此毫无察觉,如果贸然追杀,必然会着了他的道!”

“白沙堡地势极高,易进难出,加之对方有十万大军的埋伏,定然占据了各处关隘要道。”

“我军若是进了圈套,便如同落入袋中一般,根本难以突围。”

“如果没有撤军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冯胜虽心有余悸,但也不由激动得攥紧拳头。

“叶先生真是太精明了!”

“他明明都没有到前线来,便提前预料到王保保会设下这种埋伏。”

“幸亏我军有叶先生指点,才能进退有度啊!”

徐达愣了许久,始终缄默不语,眼中却流露出浓浓的精光。

叶轩,不仅是位好县令,是位了不起的发明家,在军事方面,竟也拥有如此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他似乎……真的为大明,发掘到一位了不起的人才!

……

前线的胜报传回来,使得整个大明都欢天喜地。

在喜气洋洋中,上元县迎来了第一拨大丰收。

两个月来的风调雨顺,加上乡亲们的辛勤劳动,各家各户的土豆都成熟,平均亩产三百余斤。

然而,将土豆全都收成完毕,百姓们却都犯了愁。

毕竟,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东西,也不知道该怎么吃。

但很快便发现,这个东西长得虽然丑,却是实打实的外璞内秀。

将外面的皮削掉之后,里面黄澄澄的大土豆,看着就让人欢喜。

并且这东西不仅顶饱,味道还相当不错。

不论煮着吃,蒸着吃,还是切成丝切成片炒着吃,都是难得的美味。

家家户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研究土豆的各种做法,并且慷慨地拿出来分享给乡亲们。

而随着土豆的收获普及,整个上元县也成为江南各地中,第一个彻底脱离灾荒的县。

先前很多人拖家带口迁来上元县,使得本就不多的粮食更是捉襟见肘。

但随着这场土豆大收成,每家每户都有了上百斤土豆。

这些土豆,不仅他们的口粮,更是家家户户的谷种。

叶轩教给他们,只要将一枚土豆放到发芽,切成小块,便是十几块种子。

知道了土豆的诸多妙用,百姓们自然是更加欢喜。

都将土豆称之为仙果,称叶轩是神仙。

……

原本天天大排长龙的粥棚,竟难得地冷清下来,一个喝粥都没有。

毕竟,有那么香的土豆吃,谁还喝那麸糠粥啊?

叶轩从每亩地都抽取一成,作为缴纳官府的税粮。

虽然每亩地只有二三十斤,但整个上元县的土地有两千多亩地,也是收获了足足四万多斤。

叶轩从其中拿出了一半,命人在周边府县架设粥棚,用麸糠混上土豆熬粥,施舍给当地的难民。

他现在还没有兼济天下的本事,只能稍稍尽一点绵薄之力。

而另外一半,叶轩则是暂时存在粮仓中。

准备将这些土豆作为本钱,着手自己人生的第一场买卖。

……

傍晚时分,叶轩换上一身便装,前往应天府。

作为大明的都城,应天府虽也在旱灾的范围内,但百姓的日子过得尚且富足。

街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各种酒楼饭庄人声鼎沸,不少达官显贵进进出出。

若单看应天府的盛景,绝对是一番海晏河清的盛世。

但是叶轩明白,现如今的大明王朝,可绝没有眼前的繁华那么乐观。

由于国库大部分粮食都用作军粮,导致分发给各地的赈灾粮都缩减不少。

江南各地的灾情,自然是更加严重,饿死者逃难者不计其数。

叶轩思忖,等到旱灾结束,田地复耕后,自己就要想办法将土豆推广开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