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叶先生居功至伟
次日,傍晚时分。
朱元璋亲率马皇后、太子朱标,以及自己的皇子和文武百官们,在城门外列队相迎。
在一群人期盼的注视下,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终于在远处出现。
看着最前面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徐达,朱元璋满脸欢喜,一边蹦着一边挥手。
“三弟,三弟!”
见朱元璋亲自出城相迎,徐达诚惶诚恐,急忙策马狂奔疾,以最快速度冲到朱元璋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皇上,这礼……这礼也太重了吧?”
“哈哈哈,三弟,你此次在扩廓大败王保保,可是大壮咱大明的声威啊!”
朱元璋拉着徐达的手,激动道,“咱已经命人在武英殿大排筵宴,今天咱们必须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来来,三弟,快上车,咱亲自为你驾车!”
徐达急忙摆了摆手,苦着脸道,“皇上,咱……咱能让皇上亲自驾车?这不是折煞了咱吗?”
“那,就让咱家棣儿,亲自为你持鞭驾辇!”
朱元璋挥了挥手,朗声喝道,“老四,快来,为你徐叔驾车!”
“是!”
……
当即,朱元璋迎着徐达,同文武百官一起,浩浩荡荡返回皇宫。
来到武英殿,殿内已经摆下丰盛的宴席。
朝廷六品以上官员,军中千户以上的将领,皆齐聚于此,为此次北征大军庆功。
朱元璋与徐达连饮数杯,满脸欣喜,连连重重拍着徐达的肩膀。
“三弟,咱都听说了,此次你北上征讨王保保,一路连战连捷,无往不胜。”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将王保保击败之后,你竟然没有贸然追杀,而是让十几万元军白白在雪地里趴了整整一宿。”
“咱三弟可不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蛮干的莽夫,而是有勇有谋,知进知退!”
“来来,就冲你这进退有度的英明决策,咱得再敬你一杯!”
徐达与朱元璋碰杯一饮而尽,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笑道,“皇上夸咱,咱心里确实是高兴。”
“但是退兵之事,不是咱的功劳,咱实在是受之有愧。”
朱元璋微微一怔,摆了摆手,不以为然笑道,“三弟,你这是哪里话!”
“你是此次北伐大元帅,若不是你下令退军,谁能把大军带回来?”
徐达坦诚地说道,“上位,其实此次我及时退军,主要是叶先生的功劳。”
“叶先生?”
朱元璋面露不解,“哪个叶先生?”
“就是上元县县令,叶轩。”
提及叶轩的名字,徐达眼中便流露出浓浓的钦佩和尊敬之色。
“出征之前,叶先生曾奉劝我说,大元占据华夏近百载,根深蒂固,想要将其彻底拔除,非一代人可以完成的功业。”
“此次我出师北征,只是为了重创元军的元气,击碎元军意图攻袭大都的野心,完成了这个目标后,就应该及时撤退,不可贪功冒进。”
“我在抉择进退的时候,想起了叶先生的嘱托,便不允许手下追杀,命全军拔营撤退。”
“撤军之后才知道,元军果然在白沙堡设下埋伏,如若贸然追杀,必然一败涂地。”
听闻徐达此话,在场一众文臣武将,顿时都面露震惊之色。
放眼整个大明,最知兵者,非徐达莫属。
徐达追随皇上时间最长,立下的功勋最多,是大明当之无愧的开国第一功臣。
此次北征大军及时撤返,没有中敌军埋伏,众人都称颂是徐达的功劳。
但没想到,原来真正的功臣,另有其人。
“皇上,还有呢!”
冯胜笑着说道,“我们北征大军的军粮问题,也是由叶先生帮忙解决的!”
“叶先生研发出的那款军粮,不仅携带轻便,便于储存,味道还是一等一的好,简直是仅仅用面粉,就做出了龙肝凤髓的味道。”
“将士们吃了叶先生的军粮后,一个个都斗志昂扬,军心如铁,即便与元军铁骑硬碰硬冲阵,搜丝毫不落下风。”
“此次三军将士们能大获全胜,叶先生绝对居功至伟!”
听闻此话,群臣的表情瞬间都变得更为复杂。
这些淮西武将,一向都性情高傲,目空一切,几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
但此时此刻,却对一个文臣如此崇拜,甚至都可以说是尊敬。
即便是开国首辅李善长,第一智者刘伯温,都没有这个待遇。
更讽刺的是,被北征将士们公认为第一功臣的叶轩,却只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