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赈灾粮换粗糠,老朱气炸了 第六章 清浊之辩,震惊刘伯温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六章清浊之辩,震惊刘伯温
听叶轩不假思索间,便直接搬出这么多蒙冤受屈的古人为例,男子顿时有些讶异。
他朝牢外挥了挥手,示意狱卒端进来一只酒壶,两只酒杯。
给叶轩倒上一杯,淡笑道,“莫非,叶县令是冤屈的?”
“莫非,你没有像言官们弹劾的那样,将朝廷拨发的精米换成麸糠,从中谋取利益,中饱私囊?”
叶轩耸耸肩笑道,“不错,我确实用精米换了麸糠。”
“但是,我可没有用这种方法中饱私囊。”
“即便谋取了利益,也是为上元县的百姓谋福取利。”
男子皱了皱眉,“小友此话,未免有些太过冠冕堂皇。”
“若天下贪官,都如你一般巧言舌辩,那岂不是没有贪官了?”
叶轩干笑道:“任凭大人怎么说,下官倒是无所谓。”
“君廉我贪,君忠我奸,君贤我恶。”
“天下清名,被你们这些高官名臣占光,天下恶名,被我这个小小县令占尽。”
“只要我治下的百姓能过得好,便胜过一切虚名!”
“你治下的百姓,果真过得好吗?”
男子冷冷道,“你将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
“如此行径作为,你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不觉得。”
叶轩摇了摇头,“我非但不惭愧,反而觉得这是我此生最英明的决策。”
“为何?”男子皱了皱眉,眼中满是不解。
“看大人这般身份和地位,平日肯定不会亲自去粮栈买粮食吧?”
叶轩淡笑道,“大人应该不知道,这一斤的粮食,可以换四五斤的麸糠。”
“也就是说,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两三个人。”
“所以同样遭受这三年旱灾,其他府县饿殍遍地,百姓逃难,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而我的上元县,到仍有十万余百姓,没有人背井离乡,没有人卖儿卖女。”
男子怔了片刻,辩驳道,“但麸糠是给牲口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听闻此话,叶轩不由嗤鼻一笑,“大人此言差矣。”
“灾民,还算是人吗?”
“你……你说什么?”
叶轩此话,使得男子猛然站起身,脸上满是难以置信,显然给他的内心造成很强的冲击。
“大人,你可知道,行将饿死的人,根本就不算是人,而是与牲畜无异。”
叶轩平静地说道,“即便是圣人,在饿死之前,只要能活下去,只要能吃上一口食物,也会抛弃自己的学识和人格,去坑蒙拐骗,强取豪夺。”
“对他们来说,麸糠,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好东西。”
“草根,树皮,泥土,什么都可以吃。”
“我用这些麸糠,让我的百姓们都能填饱肚子活命,都可以保证仍有人的理智,而没有变成畜生,阁下认为有何不妥吗?”
男子沉默了许久,沉声道,“叶县令此话,真是让本官感到震惊……”
“大人,你当然会感到震惊。”
叶轩笑了笑,“凭大人这般穿着,这般贪图,就不难看出,大人是位地位显赫的文臣。”
“像大人这样的文臣,虽饱读圣贤之书,但也只会每天坐在书斋中吟风弄月,编拟文章,弹劾同僚,直言进谏罢了。”
“但是,若论及民间疾苦,恐怕大人知道的,还不及我这七品县令。”
“大人,你可曾见过,吃观音土活活胀死的人?”
男子怔了怔,愕然道,“观音土……是何物?”
叶轩淡淡一笑,继续道,“大人,那你可曾见过,千里平原,万棵树木,所有树皮都被啃光的情形?”
“易子而食,大人当然听说过,但也仅仅只是在史书上看到的四个字而已。”
“但我却是亲眼见到,两位母亲上一秒,还哭着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对方。”
“下一秒,便直接将对方的孩子按上菜板,开膛破肚,最多半个时辰,就会变成锅里的一堆肉。”
“这些大人闻所未闻、触目惊心的情景,正是我当初刚到上元县时的亲眼所见。”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整个上元县,只剩下两千户人家,寥寥不到八千人。”
“我无可奈何,只得向朝廷上书进言,称上元县灾情严重,请朝廷多发两米,多拨银两。”
“但是,除了连分到每人头上连半斗都不够的赈灾粮之外,朝廷什么都没有给我。”
“大人,你可以去周边各县看看,现如今民间最底层,是怎样一番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