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舰娘:从零开始的无敌帝国 第24章汉化政策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他在南洋的名声不比郑芝龙小,船也不比郑芝龙少,一直以为自己的实力跟郑芝龙不相伯仲。
但这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只光这支舰队,恐怕就能将他麾下的那些武装商船给扫灭一大半了。
不愿屈于人后的他,立马生出了一股冲动,也想打造一支这样的舰队,可是,想到打造所需要的花费,又不禁熄了念头。
别的先不说,只光战船上那两百多门火炮,少说也要五六万两银子。而且火炮这东西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尤其是这种18磅、24磅的红夷大炮。
另外,一艘战船的造价也非常高,像最大的那艘盖伦船,刘香不知道它的具体造价,但少说也要三万两。
“就算我舍得下本钱,想要弄出这样一支舰队来恐怕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郑一官的这些船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
刘香有些疑惑,心中则生出了一股挫败感。
另一艘船上的李魁奇也有些感慨,“终于知道为什么大明水师和荷兰舰队都不敢拦截郑家的商船了,有这么一支舰队在,确实足以让人忌惮!”
“一官大哥,新抵达的那批灾民已经安排妥当,一部分安排在新开垦的田地上劳作,一部分安排在盐田、渔场,剩下的则加入了开荒大军。”杜忠和往日一样,前来向郑芝龙汇报工作进展
“辛苦你了,那些灾民没闹事吧?”
“有步兵营的五百将士维持治安,哪有人敢闹事?况且一官大哥于他们有恩,又租以他们田地,他们感谢还来不及。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郑芝龙疑惑地看着他。
“我们已经接纳了三万灾民,开垦出来的新田远不够他们耕作,想要他们全部自给自足,最少也要等到明年第一次收获之后。如果继续接纳灾民,只怕我们承担不起……”
看到这么多灾民,说实话,杜忠的心里有点虚。
“不用担心,现在开垦的这些新田都能赶上今年最后一次播种,三个月后就能收获一批粮食。而且我们现在独霸月港贸易,获利颇丰,五十多条商船在月港、马尼拉、巴达维亚、平户以及安南等地往返买卖,绝对承担得起这些灾民。”
在大明实行海禁之后,郑芝龙就重新安排了五十多条船进行贸易,其实已经等同于削减了招收灾民的力度。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足以让整个台南周转过来。
“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开垦的田地与几个土人村落的田地连在了一起,时有纠纷,今日还有两名开荒的灾民被骨箭射伤……
杜忠郑重道。
郑芝龙眉头微皱,“看来该实行王化政策了。”
这三个多月,郑芝龙对台南港周边的土人实行的都是怀柔政策,主要以经济手段诱使对方归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同化他们。
只是,怀柔政策的效果并不显著,反而导致许多土人觉得他软弱,昨日甚至还有土人劫掠港口的商铺。
郑芝龙知道,不能再心软了,必须以强硬的手段征服他们。
怀柔了这么久都没有归附的村落,基本上都是顽固分子,不征服迟早是个祸患。
与其等他们发展壮大之后主动引爆这个祸患,还不如现在就将之铲除,免得以后死伤更多人。
不过,哪怕是那些顽固分子,郑芝龙也没打算赶尽杀绝,依旧会给他们一个融入自己族群的机会。
当然,强硬手段下的融入肯定会跟以前不一样,人权什么的就别指望了。
“杨司长,对那些依附的土人部落,汉化政策推行的如何了?”郑芝龙看向刚刚进来的杨石。
杨石已经被他任命为华夷司司长,专门负责土人汉化之事。
“到目前为止,总共有六个土人部落归附,合计二千二百余人,为了与我们贸易交流,这些土人都在努力学习说汉语,也都改了汉姓。只是,通婚之事遭到了一些抵制。”
杨石这段时间非常劳累,不仅要处理那六个土人部落的汉化事宜,还要利用空闲的时间学习认字。
之所以这么用功,只因郑芝龙对他说了一句,你是可造之材未来定可与我一起开疆拓土,光宗耀祖,名留史册。然后他就变得跟打了鸡血的小年轻一样。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郑芝龙对许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