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盗墓:开局抽奖寻龙诀! 第26章 兵法奇书,"天兵奇书"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26章兵法奇书,"天兵奇书"
首先,这墙壁上的刻字是用明代晚期的官方字体书写的。这里用的是楷书。
但这不稀奇,袁崇焕是明朝人,自然会用当时的字体。徐辉接受了系统的知识,也能看懂它。不过,最让他感到疑惑的是,这碑文上写的不是袁崇焕的墓志铭,反而是一段秘辛。没错!
想到奇怪的地方,徐辉忍不住念了出来:"吾主自如敬启,于万历四十七年,成为三甲进士。天启二年,独自巡查边疆。然而,清军入侵,自如无法领兵,于是请求退休回到故乡。"
"随后,在崇祯元年,得到一部军事奇书,重返朝堂。驻守城防,对抗清军。努尔哈赤闻讯惧怕,当时袁崇焕已精通兵法,只可惜崇祯误国。为得奇书,他听信宦官的谗言,最终将自如处以凌迟之刑,并诬告他通敌叛国。"
"行刑那天,百姓纷纷撕食其肉,还抢走带血的馒头。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偷出旗帜,带回首级安葬。"
哇!
这碑文的内容很多,徐辉已经念完。当他明白了上面的意思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因为他终于明白,这上面记述的居然是袁崇焕的真正死因?没错!
碑文前半部分记载了袁崇焕的生平事迹。因此,徐辉能够断定这里就是袁崇焕的墓。只不过,碑文后面的记录表明,袁崇焕是被崇祯皇帝冤枉致死。
据史料记载,明末被冤枉致死的将领只有袁崇焕一人,而他的字号正是"自如"。所以,这确实是他墓中的碑文。
看起来这些刻字是由与袁崇焕有关的人从旁观者的角度记述的。根据碑文内容推测,建造这座陵墓的人很可能就是那名偷出袁崇焕头颅的士兵。但这都不是重点,最关键的是这碑文完全颠覆了历史记载。
历史记载中,袁崇焕确实是告老还乡后再度出仕。然而,碑文上说他能重新出山的原因竟然是一本兵法奇书!据说,袁崇焕因为文官身份无法领兵,便心灰意冷地告老还乡。但一年后,一位高人赠予他一部名为"天兵奇书"的兵法。
得到奇书之后,袁崇焕每日钻研,最终在崇祯元年放弃文职,重回朝堂,开始抗击清朝。这部兵法太厉害了!
袁崇焕原本是一个文官,但在学了一年后,竟能镇守边疆,甚至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几年都攻不进关内。
后来,努尔哈赤买通大太监刘瑾,诬告袁崇焕通敌,最终导致他被凌迟处死。不过,这种死刑只是朝廷用来掩盖真相的手段。
碑文上揭示的真正原因是崇祯皇帝想得到那部兵书。最后他诬告袁崇焕通敌,致使后者含冤而死。
碑文记载,袁崇焕被处决当天,由于百姓憎恨清军,对他失望至极。他被折磨了三天,身上每一块肉都被百姓分食。这座坟墓可能是他的手下回来为他建造的。想到这里,徐辉感觉有些憋闷。
他对历史很了解,但这些历史记载和碑文上的描述完全不同。
徐辉从没想过,袁崇焕竟然是因为一本兵书而死。然而,在确定这点后,他又有了新的疑惑:那本兵书到底写了什么?
虽然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但他的地位仍然很高,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可他居然因为这本兵书就冤杀国家栋梁?
徐辉越发觉得那本兵书十分重要。他突然有一个猜测:这座墓中可能没有金银财宝等随葬品。
但是,真正重要的陪葬物很可能是那本兵书。这样一来,徐辉对找到棺椁充满了期待。假如袁崇焕当年交出兵书,很可能不至于丢命。
如今这里出现这么大一座水下墓,很可能埋藏着兵书。至于它的位置?
如此珍贵的东西,徐辉认为八成会被墓主人随身带着。只要找到棺椁所在,他才有可能找到它。
想到这里,徐辉马上举起手电筒和火把,在整个墓室四周仔细搜寻。他觉得,既然这是主墓室,那么棺椁肯定在这。
不过,当初埋葬袁崇焕的人能在艰苦条件下挖通河道,显然技艺非凡。这样的人设计的机关,很可能都是隐蔽不见的。没错!
如果棺椁不在明显位置,很可能藏在机关暗道中。然而,徐辉又仔细搜查了一圈,却没有发现任何凹槽或触发器。"啧..难道这里不是主墓室?"
意识到这一点,徐辉不禁咂舌。然而,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就被他自己否定了。不可能!
从他进入墓穴到现在,可以肯定自己没有走错路。而且,这墓室尽头也没有其他通道。所以这里多半就是主墓室。
....................................................................................
求鲜花,求评价票支持,作者写过同类型的文,炒冷饭一下,每天最少五到六更爆发,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