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道士的成长 第二章 我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昏昏沉沉中他睁开了眼,眼前是一顶木质的顶板,只觉得头疼欲裂,他挣扎着起身,扶着头,缓慢睁开眼,看见了自己身上的衣服,居然是一件长衣,不对,长衫,脑中开始混乱的记忆交错,我是谁?
猛然间,思想滚烫起来,像是气旋的撞击,两只耳朵里充斥着轰鸣声,大脑的记忆如同流水,记忆倒流,刹那间,他看到了今生,以一个外来者的旁观视角,带入者的感官,看了一场十八年的电影,当孩童睁开眼时,他看到了前身的前十八年,体验了十八年。
在一声声“生了,生了”的叫喊声中,他听到了呼唤声也发出了呐喊声,在混沌与现实中他又进入了沉眠,他被取名叫山,在咒语中意味巫法传承的意思。
出生的时候母亲便早早离去,甚至连母亲模样都没看清,父亲是个道人也是个农人,人送外号老吴,不高,一米九二左右,不壮,瘦骨却精神奕奕,两眼有神,下巴胡子连着耳鬓不长,典型的下幕式胡子,还有O型胡须,国字脸显得一身正气,总是一身道袍,有着一座小道观,依靠着香火度日。
这是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是有妖魔的地方,但从出生为止他就没见过,听说过有怨,老吴说来到庙里的人中,有一些人是来求符解怨,这类人很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其他的事,还是在老吴一年中寥寥几次喝醉后才知道。
现在的皇朝是历朝,陛下为了根除妖魔新开两试道试、佛试,并任道首、佛首为左右两相,从中选举人才,委任两试中,杰出的人才,以道观、佛庙散在城镇中,依次任命为镇守、县守,降妖除魔,十九岁年轻气盛的老吴和众人虽然没能在道试入选,却因妖魔横起,自愿守护远土,于是远离家乡来到了这里,经过五年的时间才除掉了大量妖魔,这期间认识了前身的娘亲,在此地成婚生子。
而吴山就是在这无忧无虑中成长,道术只学了一门巫法内息,境界圆满,老吴因此说吴山是天才,也使得吴山日渐散漫,喜好摸鱼打猎,甚至在老吴禁止他用内息法打猎时,不愿再学习其他法术,老吴不开口,他甚至都不愿用内息法,但老吴没有责骂他,或者说老吴一直以来都是温和的人。
老吴也会时常下山贩卖蔬果,没有别的原因,就只是因为这座古镇偏僻,远离外界,连俸禄都要一年多才能送到。老吴是没有文化的,毕竟参加的是道试,他谨记来到这片土地前的拜师学习的咒语符箓。老吴却也是实诚的,道者修身,贫以正心,以至于老吴虽瘦骨在修道上却神采奕奕,老吴更是天才的,从师门记载以来是第一个二十七岁就掌握了所学道法巫山道传中仅剩的三门法术将它们练至圆满的,一招一式皆为法术起点。
山下的小镇,他可是一清二楚,自小活泼调皮,但老吴却对他十分溺爱,连苛责都没受到过,老吴忙时就把他寄养在收菜的婶婶家。老吴也在他小时候带他去过阳山山顶见过整个小镇的全貌,小镇被四山围绕像个盆地,也像个山谷,像个倒着放的四脚板凳,老吴也介绍过这一镇四山的名称。
位于中心的水镇,典型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人家。
蛮山在水镇北,山峦此起彼伏,怪石嶙峋,巨木林立,往西北处便是无尽山川,也时常有人沿着羊肠小道上山砍柴。
阳山在水镇西,山峰高耸入云,是四座山中,最高的山峰,道观正好处在阳山中部,山下一条河流贯穿自东北向南流去,晨时的山顶,雾气笼罩,遮住了群山的腼腆。
砚山在水镇南,是四山中最矮的山峰,也是稚嫩小儿放牛玩耍的地方。
阴山在水镇东,阳面是层层递进,错落有致的梯田,养活了整个小镇,阴面充斥着灌木杂草,稀稀疏疏。
散落在四周的乡寨,为水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阳山并不是无趣的,在这座老吴所称的阳山上,发呆看着蓝天白云,穿行在密林里打猎,探寻曲径通幽,时不时光顾山下的小河,斗一斗那小鱼,住着破旧的道馆和几亩菜田,香客频频来访,早起练功,下午打发时间,前身就这样平静的度过了十八年。
思绪回转时像是浮出了水面,呼吸不畅的他,用力的长吁了一口气,,闭上眼睛想了很久,头疼逐渐缓解,眼前的光景不在模糊。
那我现在还是我吗?我是怎么来的?
死了吗?不像是做梦啊?隐隐作痛的脑子提醒他这不是梦。
怎么回事?
他挣扎着起身,扭动着不熟悉的身体,环顾四周,找了一圈发现了盆里的水和一张布。
通过倒影发现自己脸变瘦了,年轻了几岁,比之前更加有精神了,身高也是一米七五,通过前身的记忆,现在自己应该十八,身材方面就是比上之前的自己有些偏壮,之前自己有一百九十斤,现在肌肉都出来了,太帅了,完美肌肉,想了想也是,之前看着的记忆里,前身是一个摸鱼打猎的积极分子。
看着周围的木质矮小的T字模样板凳,和其他木质品,看来自己真的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