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学课堂,学生质疑机甲没用? 第三章 跟着老师去看机甲!(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王峥说的当然有道理。
因为关于机甲在战争中究竟有没有用这一点,王峥已经思考很久了。
其实在刚才同学们的辩论中,双方各自的观点都没有问题,但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
一场战争。
绝对不是一种武器的战斗,更不是比拼武器参数的对局。
而是一种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曾经的半岛战争中,华夏的装备绝对比不上米利坚联合部队,但是依然获得了胜利。
除了艰苦的战斗、流血和牺牲以外。
强大的战略战术布局、优秀的战斗指挥,也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曾经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
在那场战斗中。
米利坚教会了华夏什么叫火力覆盖,而华夏的战术穿插也给米利坚上了惨痛的一课。
所以说。
合适的装备,用在合适的地方,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依然用坦克来举例。
虽然坦克的移动速度不太快,对于空中力量来说,慢慢腾腾的坦克就是靶子。
而且纵然坦克是个铁疙瘩,但是也不是所有地方的防御都很强大,炮塔顶部和车体尾部,依然很容易被打破。
可就是算是如此。
当战局中天空拥有一定制空权的时候,地面部队突进中,坦克依然是陆战之王。
步坦协同作战,依然恐怖如斯。
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可以将一切敌人碾为齑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与此同时。
经过短暂的思考以后,站在那里的刘曼婷再次摇头说道:
“不对!”
“老师您的说法,误导了大家的思维!”
“确实如您所说的。”
“坦克依然是现代战争的陆战之王。”
“但是就目前来说。”
“坦克的机动能力、防御能力、战斗能力,是符合现在的科技水平的!”
“但是在未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现在科幻作品中的机甲,其性能并不符合未来的科技水平,在那个时代的科技环境下。”
“必然有更加高效和强大的武器装备!”
“而不是机甲!”
听到刘曼婷这么说,顿时教室里再次响起嘈杂的议论声。
“对对对!说的太好了,就是这个道理!”
“我刚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未来肯定有其他厉害的武器啊!”
“确实,现在我们的科技造不出来机甲,等能造出来机甲的时候,为什么不造其他更厉害的武器?”
“可是话不能这么说啊!科技水平提高了,机甲的性能也会得到提高啊?不是吗?”
“但是那样的话,机甲还是机甲吗?说不定就是其他的装备了!”
“不对!机甲的人形态结构,无论科技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是最优的结构,所以这条路就走不通!”
很明显随着辩论的深入,认为机甲不可能出现、更不可能成为战争武器的观点,逐渐占据了上峰。
对于这个结果。
讲台上的王峥并不在意,笑呵呵的敲了敲桌子,等到教室安静后笑道:
“大家说的很好。”
“能在我们的课堂上看到这么精彩的辩论。”
“老师我非常欣慰!”
说道这里的时候,王峥收敛了自己的笑容,然后再次说道:
“在未来。”
“大家可能都是科研领域的中流砥柱。”
“所以我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
“教会大家另外一个道理!”
“哲学可能需要辩论,但是对于科学而言,只有实验才能出真知!”
此时此刻,听到王峥这么说,顿时在场不少同学都颇为疑惑。
大家都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关于机甲有没有用这个问题。
该怎么实验?
在现如今的时代,哪怕是米利坚这样的全球科技霸主,都造不出来机甲啊?
没有机甲,怎么实验出真知?
在所有同学疑惑的表情中,王峥看着依然站在那里的刘曼婷笑着问道:
“刘曼婷同学。”
“你刚才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或许确实如你所言,未来科技大发展后,机甲不再合适那个时代。”
“但是在现如今的这个时代,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