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地球逃荒:碳基生命 第四章 医学奇迹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伴随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余医生来到监护病房。
“余医生,您给看看,这人是不是醒了,刚还与我对看呢。我保证啊,绝对没看花眼!”中队长张友仁急切地向余医生描述道。
就在余医生和张友仁对话的空挡,第三林又昏睡过去...
一番检查之后,医生惊叹地说道:“这简直就是医学奇迹啊!我从医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形。”
“怎么了?您是说,他已恢复神智?”中队长急切地问道。
“他这哪里是恢复了神志,简直就是自我修复了神志。我敢肯定,在我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从未见过伤员在被十几吨重的山石从高处滚落,砸中身体,还能存活的。你和同事当天把他送来,说实话,作为医生,我自知这人早已没救了。但是,为了照顾你们一堆人的情绪,我们还是赶忙把他推到ICU抢救。”余医生滔滔不绝地说道。
“当时,我和其他医护人员不断给他缝合,治疗,但让我们倍感惊奇的是,看似已经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常规操作,原本对这种巨石砸伤的危重伤员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然而每当我们做完一些操作,比如清创、消毒、缝合,他随时可能消逝的心跳波形便会渐强,让人十分惊喜。当时,我们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倍感振奋,纷纷坚信:这个人虽然是个劳改犯,但在危难之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已是至善之举,老天或许都在怜悯他。又或许,他还有有巨大牵挂,使得生命在危难之中顽强挣扎,不愿消逝。于是,在大家拼尽全力抢救之中,这个劳改犯苦熬了10个多小时的多科室联合手术,生命体征终于恢复平稳。”
“余医生啊,这人现在怎么样了?您能不能说重点啊!”张友仁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冒着胆子向医生催促道。
“你们年轻人就是心急,冒失。如果你们稳稳当当的,他现在能躺在这里吗?”由于话语被打断,余医生倍感气愤,对张友仁怒斥道。
“好好,我错了,我们冒失。您继续!”张友仁败下阵来,有道是有求于人,必有所短。
“我们当时预计,他这头部遭受重大撞击,身体五脏六腑大出血,浑身上下多处血栓,即便下了手术台,后续能否恢复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没成想,他的自愈能力比我们任何人预想的都快得多。一个月以后,他就从危重伤员留观室转到了普通病房。这个你也清楚。”余医生继续说道。
“是是是,我清楚得很。您说一些我不清楚的行吗?比如现在,他咋样了?”张友仁继续追问道。
“要说清楚这个,还得从他的神经系统说起。”余医生故意撇了一眼张友仁,继续说道:“他的中枢神经修复得很好,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你说他刚才苏醒了,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我检查了一下他的视网膜,瞳孔有明显感光收缩机制,证明视觉已经恢复。视觉恢复的同时,听觉是否恢复,得进一步检查。总之,他已苏醒。”
“啊,真的?您没骗我吧?”张友仁虽然万般期望听到这样的话,可当他真的听到,内心仍然难以相信。这才一个多月的休养时间,一个血肉之躯经受住了十几吨重的山石从山上快速滚落的撞击,顽强挺过了期间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手术,现在终于苏醒了。
“那,医生,为什么我喊他,他没反应?”张友仁继续追问道?
“你希望他有什么反应?你一喊,他就立刻起身、立正、答‘到’?你们年轻人就是这么浮躁!他虽已苏醒,身体机能的恢复还有一段时间。即便身体机能恢复了,身上、腿上那大大小小81处骨折也会伴随他一生,别想他能恢复到伤前正常行走的状态。”余医生猛地给张友仁泼了一盆凉水。
“好了,现在你出去回避一下,我和同事要给他再做一次全面检查。”余医生转身对护士说:“采血。”
余医生本身就对第三林的救治过程充满各种不解,想着即便救治成功,最终也落得一个植物人的下场。但没想到,这才过了1个月,这人就恢复得如此之快,着实让他始料未及。于是,他打算好好研究一下这个病患案例,看能否为将来此类伤员的救治提供些一些指导和帮助。
护士给第三林采完血,又采了体液,拿到医院检验科分别进行血检与尿常规检验。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并无异常。
当护士将结果拿给余医生时,他看到单子,心里凉了半截,单子上的各项指标与正常人无异,根本看不出任何特殊之处。
“这人还挺奇怪的啊!”护士在一旁说道。
“哪里奇怪了?”余医生问道。
“这么快各项指标就恢复正常了。”护士补充道。
“是啊!”余医生恍然大悟。这看似正常的检查单,里面其实蕴藏着最大的不正常。
普通伤员在恢复期,他们的各项生理指标都与正常人无异。然而,危重伤员的恢复期十分漫长,即便清醒了,其生理指标也需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