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锻刀节目:你管光剑叫冷兵器? 3、你为什么在组装玩具?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林家是铁匠世家,祖传的手艺林宇还是没有丢。
虽然现在都用上了现代机器,他依然是轻车熟路。
系统中给出的设计图纸清晰的刻画在他的脑海里,从外形打造到能源供给,都是一清二楚。
最重要的是。
设计图纸中的所有部件,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这也就为这个作品提供了量产的可能性。
虽然都是最顶尖的科学理论,但是用到的都是最基本的材料。
林宇本身就掌握了很多工科技能。
加上系统的帮助,将设计图纸和理论具象化并没有什么难度。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第一款初代模型已经经过了四次测试,运行都很平稳,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林宇自己很满意。
可是直播间里的那些观众都一头雾水。
“这小子在干嘛?”
“不是做刀具吗?他为什么只做了一个剑柄?”
“对啊,那些奇奇怪怪的电子元器件是什么?”
“他是不是没搞清楚节目规则。”
“要的是冷兵器,不是电子玩具啊大哥!”
直播的第一天。
网友们看到林宇的制作思路,就已经开喷了。
他们还以为这位非物质文化继承人有什么过人的锻造技术呢。
可林宇在镜头前,更像是在组装玩具。
而且拿出来的成品,没有人能看得懂。
一个剑柄?
那这玩意而参加最终测试?
想屁吃!
三天后。
录影棚。
观众比第一部分录制时多了一倍。
现场的陈设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空荡荡的舞台多出了几个测试道具。
第一关是穿刺测试,标靶是一段木桩。
第二关是切割测试,标靶是半只死猪。
最后则是硬度测试,标靶是钢板。
正产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通过第三关的测试。
毕竟是冷兵器。
之前的大刀长矛都无法穿透那块钢板,更别说今天的主题是刺客武器。
因此。
今天评比的重点就落在了隐蔽性和便携性能上。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
全场准备完毕,摄像机全部打开,主持人缓缓走到了舞台中央。
每次节目的测试环节,都是大家最期待的。
不论制作环节多么花里胡哨,最终的测试才是决定赢家的依据。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国家武术队的刘教练和钱江博物馆的冷兵器研究专家黄教授作为嘉宾。”
每一期都是如此。
一人负责测试,一人负责打嘴炮,向大家介绍兵器制造原理和过程。
不过今天的嘉宾确实是重量级。
尤其是那位文质彬彬的杨教授,研究历史多年,专攻兵器领域。
上下五千年,世界上所有的冷兵器他都见过。
“想必大家也观看了前三天的制作直播,一定会对三位选手的作品非常好奇。”
“我们就先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杨教授会为我们做详细的介绍。”
“有请一号选手。”
很快。
一号选手谢强走上台。
在众人注视之下,谢强打开了檀木盒,一把闪着亮光的银色手刺跃然于眼前。
只看外表,这就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形似柳叶,木制手柄上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谢强作为视觉系选手,果然是很重视外观的。
杨教授旋即介绍道:“这是一种在欧美地区使用的暗器,它只有一个巴掌那么大小,非常方便隐藏携。
“同时美欧手刺的结构也很简单,就是一把手柄,还有一根小刺刀,可它的威力很大,一把杀手握住手柄,把刺刀从指缝中露出,从背后偷袭敌人,有人被杀了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包括林宇在内的参赛选手还有现场观众都很惊讶。
这把手刺精致无比,还有这么好的实用性,难能可贵。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这把手刺都完美符合本次比赛的命题要求。
杨教授更是对于这个作品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从武器亮相到刘教练准备进行测试,他的嘴就一直没停过。
穿刺测试。
刘教练手握手刺,很轻易就将手刺插入了木桩之中。
“刃尖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