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鬼门关,一处长桥之前。
在这桥下,翻滚的黄色江水中时不时有冤魂冒出,嚎叫一番,又被江水压着,消失不见。
而在桥上,来往的幽魂更加的麻木迟钝,这是奈何桥,林夜并未见到桥旁有什么端着汤的孟婆,只见一道道幽魂走过,或瞬间从这桥上消失不见,或直直走向桥的对岸,又似步入了崭新的世界。
林夜摸了摸下巴:“似乎,在这幽冥地府之中,不光是六道轮回,有些幽魂还要被留在此地,于此中以幽魂之躯生活。”
就在林夜打量着周遭的景象之时,一道道吟唱的佛音从远处传来。
一行十数人,穿着蜡黄佛袍,头戴斗笠,遮掩住了面容身躯的和尚,双手合十,掌中并着念珠,踏空而来。
这些和尚或是吟唱佛经,或是敲着木鱼,缓缓落在了奈何桥前。
当这佛音的声音越来越大,一轮轮的佛光从十数人身上散逸而出,遮掩住了整个奈何桥,普生之力照耀在了一道道幽魂的身上,这些幽魂登时从死气沉沉,面无血色,变得如若活人一般焕发生机,跪地叩首行礼,脸上带着解脱之色,在佛光的照耀下渐渐往生。
林夜扫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
《西游记》中,和尚,是林夜最无感的设定。
无论是西行初期蒙昧古板的唐三藏,还是设计给孙悟空套上金箍的菩萨,亦或者是西天大雷音寺中的如来,林夜从始至终都没有半点的好感。
幼时不懂西行缘故,却也没来由的不喜欢《西游记》中的佛,只觉是如来等人逼的孙大圣不得不如此,如今身处洪荒之中,这幼时幼稚的想法,更是得到了验证。
林夜转头便要迈向那奈何桥,奈何桥后,才是地府的真正所在,若想要寻找真仙境界的鬼王,怎么也要到这地府深处。
但就在此时,一道恢宏佛音灌注入了林夜的耳畔:“施主留步。”
奈何桥上,佛光普照,往生之路接引亡魂消散,再无一道幽魂,桥前只有林夜一人,林夜自然明白,这和尚,喊的是自己。
“这位师傅,有事?”
林夜转过身,望向眼前明显是众和尚中为首者。
此人生的高大,但遮掩在佛袍下的身形,却明显瘦弱的很,斗笠宽大,挡住了大半面容,露出的下半张脸略有些许干瘦,说是皮包骨头也不为过。
“贫僧观施主有大佛缘,特留下施主,不知施主可愿皈依佛门,享西天极乐?”
和尚开口,林夜心下嗤笑。
自己如今是牛魔王的徒弟,更是迈入真仙,纵然于洪荒之中算不得什么,但却也过得舒坦自在,去佛门当个苦行僧,这个规矩那个规矩加身,何苦?
林夜摆手,不再多言,向着奈何桥上走去。
“施主心有大慧根,命理因果注定,要成佛果位,即如此何必执念?倒不如此刻皈依,省去诸多烦恼,岂不美哉快哉?”
“慧根?不知从何见得。”
闻言,林夜轻哼一声,倒来了几分兴趣。
非是加入佛门的兴趣,而是逗逗这和尚的兴趣。
“慧根不由眼见,不由口说,而由心所感,施主与我佛有缘,命中注定,此为因果,种因结果,此因既起,果则必成,刻意躲闪,也不过是徒增烦恼,徒增悲愤。”
这一番云里雾里的话,如同打机锋一般,让林夜更是不屑。
佛家就是如此,自诩饱读佛经,辩理论道,却只是说些不明觉厉的话。
此番言论,林夜根本不放在心上。
“我命由我,却和佛有甚关系?我自认此生与佛无缘,师傅也莫要多费口舌。”
“佛非你佛,而为我佛,与你佛无缘,却与我佛有缘。”
和尚不依不饶,依旧不愿让林夜就此离去。
林夜哈哈大笑:“还真是让师傅失望了,我这人,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若说与师傅的佛有缘,倒是让师傅这佛蒙了羞,不必多言,告辞。”
说是不修善果杀人放火,只是林夜不愿多缠,却不知鲁智深坐化之前的这两句偈语,深谙佛理。
那和尚一愣,隐藏在斗笠下的双眼登时大盛精光,暗道果真与佛有缘,那慧根之感,非是虚假。
“此子心有偏颇,执念颇深,此番若强求,却不知如何,倒不如任他去,命理因果之事难改,终成注定。”
如此思索这,和尚叹了口气,双手合十,暗诵一声佛号:“既然如此,倒是贫僧着了相,施主自去,你要找的那机缘,正在身后。”
林夜微眯双眼,不禁一怔。
旋即想到了佛门之中似有他心通,通晓他人心中之事,想来眼前这和尚的修行不低,却知晓了自己心中的所想。
真仙鬼王机缘,就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