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九零考古之手札 第四十一章 旧事不可重提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其实苏家的历史久远,远不止十几年前那一桩公案。
四九年之前的苏家就曾参与过国民政府的几次文物科考和保护工作。苏长风的父亲苏云昌就曾受命当时的国民政府与一批外籍专家赴岁黄地区工作过多年。苏云昌不仅通晓岁黄地区历史,还精通佛学和梵文,而机关术只是他自幼学习过的一门技艺。当年苏家在国民政府那里很有点口碑,多次文物考古活动都曾力邀其参加。不过当时国势衰弱,内忧外患,科考工作多是进行到中间就陷入停顿而无力继续展开。
这些陈年往事苏长风不太与孩子提起,大多都已经随时间流逝,苏筱晚长这么大所知道的也不过是一些他父亲偶然提及的一鳞半爪的片段。
长夜漫漫,沈魏风静静地听着,他一直一言不发,就连煤油灯跳动之时映出帐篷外摇晃的黑影也没有留心到。
“之后就没了我父亲的消息,再之后就传来了他的死讯。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个死亡通知很难让我和我母亲接受这个事实,而昨天发现那块手表应该就是我父亲的遗物。”
本来外出搞勘察为的是弄清李诫到底在这周围做了怎样的布局,可如今看来结果完全是南辕北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沈魏风起身从保管箱里取出那块表,拿在手里摩挲了几下,借着灯光仔细看着表盘的背面,上面刻的确实是苏长风中文名字的三个首字母。
“你确定就是这块表?”
“嗯,这块表不仅表盘背面有刻字,而且它的牌子和型号都和我父亲那块表一样,还有这块表因为跟随我父亲外出科考多年,表盘表面有许多磨损的地方,应该不会有错。”
这时,沈魏风猛然想起从A市出发前,为了等苏筱晚的政审材料,在厅里听到那个王处提到的国际文物走私案,那件案子里确实有个海外专家就姓苏。
那人难道就是苏筱晚的父亲?她的父亲竟然与一起文物走私案有关!
沈魏风不禁陷入了沉默。
苏筱晚对沈魏风突然的缄默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她此刻只想倾诉,只想排解。
“明天我想请个假,再去西北坡附近看看,也许那边还会有我父亲留下的其他东西。”苏筱晚觉得自己说了这么多,这个恳请应该能够得到沈魏风的同意。
“不行,你明天不能去。”沈魏风果断地拒绝了这个请求,苏筱晚很是不理解地看着他。
“我只需要半天时间,而且不会耽误工作。明天我可以跟着老吴走,他干他的,我找我的,互不影响。”苏筱晚希望说得如此恳切能博得沈魏风的理解。
“明天你和我就下山回冯村驻地,西北坡的事情就到此为止,这块表你收好。”沈魏风把手表放在苏筱晚手里,脸色在半明半暗的火光里阴晴不定。
“为什么?你只是下山去叫民工上来,要我去做什么?”苏筱晚不可能不抗议,沈魏风当然知道。
“是,你不需要参加,你就留在冯村。目前的情况有我和老吴就够了。”沈魏风的语气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苏筱晚还想继续辩驳,可沈魏风已经起身离开走出了帐篷。
苏筱晚不甘心追了出来,发现沈魏风已经和另一名队员还有老吴正坐在篝火余烬边聊起天来,天空这时已经开始泛起了淡淡的鱼肚白。
十几年前的这起案子苏筱晚是完全不清楚的,但沈魏风突然变得僵硬的态度让她心底隐隐地有些发慌。
两个小时后,天光大亮。
沈魏风带着苏筱晚往山下冯村的方向走去,老吴站在山上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面有愁容。
一个队员忍不住道:“沈队不是去村里叫人了吗?这事还用带着苏副队长?”
“谁知道呢!干好自己的吧,少议论!”
老吴跺了下脚也呵斥了一句:“收拾东西,去西北坡。以后少议论领导的事情!”
重回1号院的苏筱晚变得焦躁难安,小雯得了沈魏风的指令,一步也不敢离开苏筱晚。
“晚晚姐,你看你感冒都这么严重了,再在山上耽搁两天会转成肺炎的。”
苏筱晚郁闷地一言不发,看着窗外的树枝出神。
秋色渐浓,树上的叶子零落一片,有些还在凄风中被刮得四下乱转,正如此刻苏筱晚那乱极了的心。
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不然沈魏风怎么会从暴雨中的柔情一下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可是,问题在哪里?
苏筱晚生在国外,回国后最不习惯的就是身边的人有话不说偏讲些不相干的,有时甚至你抓住他盘问一通也未必能得出想要的答案。
沈魏风这方面真算得上个中翘楚。
问是没意义的,因为没有答案。
苏筱晚在床上辗转了两晚后决定放弃对沈魏风的一切幻想。
黄骑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