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军工:海洋强国,我为兔子造舰艇 24.隐形双体导弹艇进展迅速,配备领先世界的发动机!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它的下面,是两个受偿的片体,中间是高高抬起的主船体,船体的下方还有特殊的V型结构。”刘大山介绍。
“这叫高速穿浪型船体,
我们设计的这种独特结构,
一方面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大幅提高船只的航速,
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船体的耐波性。
通过增加摇摆的频率来减少船体的横向摇晃。”
陈明解释道。
“那两个片体的焊接是个技术难题。”
“是啊。”
刘大山说:“我体型比较瘦小,
所以,我钻进去焊接应该是最方便的,
但赵师傅不同意,他非要亲自干,让我在外面指导。
里面空间太狭窄,他只能脱掉外套,穿着单衣进去,
还不能戴防护用具,
就拿着一块防紫外线的玻璃片进行焊接,
每次出来,全身都是黑乎乎的。”
刘大山深有感触,这里的工人们敬业的精神让他深受感动。
“对了,焊接质量都没问题吧?”陈明问道。
“嗯,我们都仔细检查过了。”
刘大山一边说着,一边从旁边拿起一个物件:
“你要是还不放心,可以自己检查。”
如果是给外国建造船舶,
对方肯定会派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
但这艘双体客轮毕竟是海军的项目,
而且还是特意通过一个皮包公司,
以民用的名义签署的协议。
这样一来,海军也无法派出驻厂军代表。
质量就完全由造船厂自己把控了。
以前造船,质量都是造船厂自己监督的。
所以大家都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
陈明看着那个物件,那是一根长长的铁丝。
在铁丝的末端系着一面小镜子。
通过这面小镜子可以探查那些人头无法伸入的地方,并观察焊缝的质量。
所有的焊接标准都是按照刘大山所说的执行,没有任何降低。
如果发现有问题,就必须严格地进行返工。
陈明注视着那晃动的镜片,感叹道:“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现在,就差发动机和喷水推进器了。把这些装备安装到位,我们就可以焊接上面的甲板了。”
负责监工的赵长水说道:“陈哥,这些设备什么时候能到?”
造船与造车不同,车辆的外壳可以方便地打开发动机舱盖,随时安装发动机。
而船体是焊接起来的,且船用发动机体积庞大。
因此,通常在焊接时,
需要在甲板上预留一个巨大的缺口来吊装发动机。
等到发动机安装完毕,再把这个缺口补焊起来。
对于这种几百吨的小艇来说,干脆先不焊接甲板。
等到发动机和配套的喷水推进器安装好之后,再进行焊接。
如果流程出错,会带来大麻烦。
比如印度自己造航母,前后下水了好几次。
其中一次就是为了切开顶部甲板,以便安装发动机。
当然,这种不同寻常的做法。
大概也只有印度能做得出来。
“我再去催催,估计还得一段时间……”
陈明的话还没说完。
远处的道路上,一辆斯太尔全挂车轰鸣着驶来。
国门打开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差距。
因此都在积极引进国外的技术以求发展。
卡车工业也是如此,原本打算引进奔驰。
但德方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
于是考察团转而去了奥地利这个小国,
带回了斯太尔卡车。
这是一款与老黄河卡车相似的重型卡车。
技术先进且油耗低。
一经引进,立刻成为了国内最出色的重型卡车。
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几十年后,大部分卡车依旧使用的是斯太尔的技术。
这是一辆全挂车,主车拖挂着一个木制的大型箱子。
后面的挂车上也装载着一个同样的箱子。
对于这种能够超载上百吨、被誉为公路上的火车皮的全挂车来说。
这些重量不过是小菜一碟。
陈明的心跳加速了。
这两个大箱子里,肯定装载的就是MTU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