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开局从一个风水师做起 第一章:一个梦和风水局的开端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看了一本书,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成了书中的人,在书中,成了一个做梦的人。
养父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和风水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上到家国命运,下到衣食住行,都和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时年仅七岁的我,并听不懂这些话的含义,就静静的坐在一旁,听他接着往下说。
养父端起桌上的半杯酒,一口饮尽之后又咂了咂嘴,就给我讲了一个改变我以后大半个人生认知的故事。
一八九三年,也就是清光绪十九年,盛夏七月,豫东平原已连续四个月未曾下过一滴雨,大地龟裂、河床干涸,连井水都打不上来了,老百姓朝不保夕,纷纷踏上逃荒的道路。
有一天,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个外乡人,向当地的县衙门报告说在黄河岸边发现了闯王当年战败时留下的宝藏遗址,并信誓旦旦的保证说他是总哨刘将军(刘宗敏)的第二十四代玄孙,手里有祖辈传下来的宝藏藏宝图。原本是不敢拿出来的,现在家里人眼看就要饿死了,没办法,才将藏宝图献出了,希望大老爷能赏口饭吃。
县太爷一听大喜,本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理念,怎肯将这幢好事错过,急忙命外乡人将藏宝图打开让他仔细观看,并许诺如果真能找到宝藏,一定少不了他的好处。
藏宝图打开在几番确认之下,终于找到宝藏的埋藏地点,就在黄河岸边一个名叫龙爪村村口的河神庙下面。
地点找到后,县太爷急忙命令手下去龙爪村以一顿午饭外加三个铜板的价钱,招募劳动力准备挖掘。
能吃上一顿包饭对于苦旱已久的龙爪村村民来说,无疑是上天最大的恩赐,半天时间不到,村里能出动的劳力几乎全出动了。
县太爷到达现场,鼓动口舌讲了一通“挖掘宝藏就是为皇上效力,为皇上效力就是对皇上最大的忠心。”之类的话,挖掘工作就开始了。
挖掘之前首先要推倒河神庙,说来也是奇怪,别处的庙宇大多都是建造的庙门向阳,而这座庙却是庙门向阴,庙中供奉的也不是面貌威严的人形雕像,而是泥塑的一条四尺多长的五爪黄龙。
要推倒一座庙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是忌讳的,毕竟几千年的神鬼文化已牢牢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扎下了根。然而对于这座庙,大家却并没有太大的心里障碍,一是这座庙年久失修早已倒塌了大半,二是长期的香火断绝使人们对它的敬畏也不复存在。
“轰隆”一声庙宇在众人的合力下被推倒,神台上供奉的那条泥塑黄龙也被摔得粉碎,于是开始挖掘庙宇下面的土地。
由于村民长期处在饥饿状态,又在高温下顶着毒日头干活,不时有人中暑昏倒,这时候县太爷丑恶的嘴脸就显露了出来,不但不对昏倒者加以施救,反而是非打即骂,其他人在一顿饱饭外加三个铜板的诱惑,以及县太爷的皇皇官威之下,也是敢怒不敢言。
挖掘了一下午,挖出来一个十丈方圆四尺多深的大坑,并没有见到有什么宝藏,县太爷有些犹豫,盯着一旁的外乡人看了一眼,外乡人立马又拍着胸脯保证,宝藏就在下面,很快就会挖到。
于是县太爷就命人打起火把,连夜赶工。可是村民长时间劳作,体力已经不支,挖掘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直挖到黎明时分,突然有人喊道挖到了硬东西,昏昏欲睡的县太爷立马来了精神,迅速前去查看,这时候那硬东西周围的泥土已被清理出去,露出了一截黄灿灿的圆柱一样的东西。
县太爷用手敲了敲圆柱,兴奋的大喊:“快!快!给我快挖!给我快挖!”
村民们见真的挖出了东西,也都来了精神,挖掘速度一下子又提高了不少。
就在这时候,从村中跑来一个瞎了一只眼的乞丐一样的老者,下到坑底阻拦大伙道:“这里没有什么宝藏,不要再挖了,再挖就要出大事了,到时候大家都要倒霉的。”
县太爷早已被宝藏迷了心窍,哪里听得下别人的劝阻,立即大怒道:“阻止对宝藏的挖掘,就是对当今圣上的不忠,来呀,把他给我轰出去!”
几个如狼似虎的官差,上前架起老者,如拖死狗一样的拖离了现场。
挖掘工作继续,可是刚挖了一锄头,就听“轰隆”一声大震,大坑中央的泥土塌陷,露出下面一个黑黝黝的大洞,在大坑中央挖掘的十几位村民,连同泥土一起,陷落进了大洞中。而大洞好像没有底,陷落的村民竟然听不到呼救声。
这一来,再也没有人敢挖掘了,村民恐惧的纷纷向上面爬去,深怕下一个陷落的会是自己。
这时候那外乡人却来了劲头,激动的对县太爷道:“大老爷,宝藏就在下面,赶快挖吧!”
那个被拖出去的瞎眼老者不知什么时候又返回了过来,一下子跪在县太爷面前哀求道:“不能再挖了,真的不能再挖了,再挖的话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死,不但我们会死,还会死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