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姜念当天就把两个锅,一口袋木炭还有一个打水的桶拉来了陈仓的院子,看着多,其实归置好也才只占了一小块地方。
陈仓本以为她暮食还是卖饼,但看这个架势又不太像,好奇地问:“姜姑娘暮食准备卖什么啊?”
姜念故作神秘:“你明天就知道了。”
她回家用汤底煮了面,一人盛了一大碗,姜念让大家喜欢吃什么拿什么,喜欢吃辣的自己放几勺辣椒油。
林老太现在腰好多了,一家人坐在桌前,大家终于知道了姜念准备卖什么。
林淮安边吃边出主意:“我觉得你荤菜还能再加,就是之前卤的那个大肠,也可以加进来。”
姜念一听觉得有道理,下水便宜的要死,明天就去肉铺弄十斤回来全卤了。
“我准备着荤的两文钱一串,素的一文钱一串,面两文钱一份。”姜念说,“我准备先一样准备十串,面也准备十份,全卖完能挣二百多文,净赚差不多一百多文吧。如果不够到时候再加。”
林老大点点头:“听着是挺靠谱的。”
姜念嘿嘿笑了一下:“反正试试呗,别看都是小钱,加上早上的,我一天能挣三百多文,一个月差不多十两银子呢。”
林老大和林老太已经懵了,他们不会算数,眼巴巴看向林淮安。
林淮安在心里合计了一下,确实是这个数。
他心里也很诧异,姜念算的好快,好像都没算,就是脱口而出。
“爹,娘,差不多没错。”林淮安说。
林老大和林老太知道这个数没算错,俩人都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姜念出去摆摊大家都觉得挣个几文钱的事,应该都花出去了,谁知道她不声不响一个月能挣这么多!
十两银子啊,他们家攒了几年才攒了十两银子。
林淮安二人看着激动的说不出话的林老大和林老太,对视一眼低头吃面。
还没散学,陈仓就有点坐不住了。
邻桌的书生郭满看着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十分稀奇。
陈仓是个老实厚道的性子,做事也慢条斯理,从来没见他这样过,火烧屁股一样。
“你怎么了?”郭满忍不住问。
陈仓看看外头渐渐昏黄下来的日光,心里着急:“我答应了散学给人帮忙,时间也不早了,可别耽误事。”
姜姑娘的家伙事全在他院子里锁着,他不开门姜姑娘也拿不了,可别耽误了人家做生意。
老师看看外头的日头,也收了声。
让大家收拾收拾散学了。
陈仓一听这话立刻窜了出去,桌上的笔墨也没收人就没影了。
郭满还是头一次见他这样火急火燎,三两下帮他收了笔墨,也跟着出去了。
姜念正驾着驴车等在私塾门口,陈仓一出来就招呼他上车,俩人没走两步就到了陈仓的院子里。
陈仓帮着姜念把家伙事放上驴车,又打了一桶水放上去,锁上院门走了。
姜念背靠墙把摊子支起来,从驴车上搬下来两个桌子四个小凳。
又从车上搬下一坛子熬好的骨汤,用油纸包的各种串串。
把那古里古怪的格子锅下面点好炭火,再倒上骨汤,摆好串串,不一会儿就热气缭绕,喷香扑鼻了。
陈仓看着各种各样的串串,不由有些眼花缭乱。
姜念归置完,准备给陈仓煮一份:“今天让你尝尝全家福,每个串都给你来一份。”
姜念把煮面锅也点上炭火倒上水,水开后煮了一把面条,捞到了粗瓷大碗里。
她在面上浇了两勺骨汤,又把每个串都拿起来一串,把食材从串上撸进了碗里。
陈仓看着各种新鲜吃食盛了满满一碗的面条,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
这一碗全家福实在豪横,陈仓一个一个尝过去,只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书都白读了,竟想不出贴切的词来赞美。
那鱼丸和鱼豆腐都是用鱼肉做的,吃起来口感却略有不同,经过蹂躏摔打的鱼丸鲜美弹牙,十分筋道,鱼豆腐比起鱼丸略带甜口,口感也更软嫩。
鸡肉丸子和猪肉丸子也各有风味,口感都是脆爽弹韧。
那腌制过的肉片则更软嫩,味道也足。
陈仓狼吞虎咽把面吃完,端着碗把汤都喝光了。
陈仓吃面的时候已经有人发现了姜念的小摊凑过来看新鲜,还有人认识姜念,忍不住问:“这不是姜姑娘吗?你也开始卖暮食啦?这是什么呀?”
姜念笑眯眯地回话:“姜记串串,素的一串一文钱,荤的一串两文钱,面一份两文钱,辣椒油韭菜花随便放不要钱。”
几个书生一听,也不贵,都忍不住来尝个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