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开局撞钟空降京海想吃鱼 第十三章 人人都想进步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李熙的深市之行没能成行。
就在刚才,他接到了来自省城的一个电话。
放下电话后,李熙脸色有些阴沉,让廖园海立即打电话通知所有常委马上到第三会议室开会,任何人不得缺席。
廖园海出去打电话时,李熙的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等进会议室时,李熙已然恢复了温和的常态。
因为是周一,明日有一半的常委是考察团成员,相关工作要布置,书记只怕也会开会交待工作,所以,所有的常委今日都在家。
常委们很自然的以为是说深市考察的事。
李熙坐在上面,慢条斯理的喝着茶,半天没有开口的意思。
孟德海胆子大,笑着问道:“李书记,您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把我们都叫过来,总不能专门来看您喝茶吧?”
李熙放下茶杯,看着他道:“你看你,又急。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身为领导干部,要懂得养一养静气。古人云,遇大事而面如平湖者,可为上将军。你这急性子,可得磨一磨。”
“明日,是考察团出发的日子,着重强调一下纪律。很简单,管住嘴,管住腿,管住裤裆,这道理,不用我再细说了吧?”
这个时候,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三名年轻男子朝着李熙点了点头,径直走到市长赵立冬面前。
为首一人亮出了证件,严肃的说道:“我们是省纪委的,赵立冬同志,有些问题想请你跟我们回去配合调查。”
赵立冬脸色一下变了,眼神黯淡,强自镇定站了起来。
常委们目送着赵立冬被省纪委的带走,神情复杂,心情各异。
李熙轻咳了两声,敲了敲桌子,一脸沉重的说:“这个消息,暂时不要乱传。卫林同志,政府那边的工作不能受影响,你这个常务副市长这个时候更应该主动站出来,将这担子挑起来。考察团的事情已经定好了的,行程依旧不变,但我这个时候不适合再出去,改由承林书记带队,就这样吧,散会。”
舒承林是专职副书记,事发突然,考察团降低规格,想来深市那边可以理解。
散会之后,徐卫林与孟德海前后脚进了李熙办公室。
李熙看了二人一眼,说道:“不去忙工作,跑我这里来干什么?做好自己的事情,少说话,我没闲功夫陪你们聊天。”
坐没坐下,话没开口,二人就被赶了出来,只好一头雾水的离开。
李熙摇了摇头,这两个家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们是我的人嘛。
只是市长前脚刚被带走,你们就结伴来找我,就不怕别人胡乱联想?
李熙对廖园海道:“跟德海书记说一下,晚上我与卫林县长去他家里蹭饭。”
赵立冬在京海与各色势力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陈泰的手下徐江等人牵扯极深,对上,大搞利益输送,这在京海,并不是秘密。
过了好几日,人们才知道,省纪委等了这么久才带走赵立冬,主要是为了稳住赵立冬在省里的那位老领导。
前京海市委书记、省政法委副书记何黎明与赵立冬是在同一日被省纪委双规的。
李熙打了个电话,将组织部长向远城找了过来。
赵立冬出了问题,肯定会拔出萝卜带出泥,京海市与下面区、县级市的人事肯定会有所调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李熙到京海后,一直没有对京海的干部人事进行大调整,等的就是一个合适的机会。
与向远城谈完之后,李熙又给孟钰打了个电话。
市长赵立冬出事的消息传得很快,很多人感受到了危机,也有很多人看到了机会。
主动找李熙汇报工作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哪个不起眼的小报纸,扒出了李熙在汉大成功创业,成功套现,转而从政的事情。
这在当年,是个轰动性的大新闻,不难证实。
给一个拥有合法身价十几亿的领导送礼,轻了,人家不屑收,重了,你送不起。
但华夏人都知道,礼多人不怪,人家可以不收,你不能不收,这就是华夏人的人情世故。
但李熙是真的不收礼,碰钉子的人多了,也就没人敢再去碰。
李熙用人,向来看重的是能力。
当然,前提是要让他看到你的态度。
所有的领导用人,都只会重用能为自己所用的人。
只有领导把你当作了自己人,你才可以跑步前进。
干部考察是组织部的事情,用或不用才是一把手的事情。
前段时间的调研,与这段时间的汇报工作潮,就是决定一个干部在李熙眼中能用不能用的关键。
用自己了解的人,用自己认可的人,这是人性,任何人坐在领导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