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抗鹰:建国后,我混成鹰派大元帅 第28章,扩编第一军,晋升军长!解决鞍钢产能问题!(求鲜花!)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沈阳,第一师师部。
“师长,你总算回来了!”杨志华快步上前,笑着说道:“军委给你发来嘉奖令!”
“哦?人还没回到,嘉奖令都来了?”苏军:“嘉奖什么了?”
“第一师正式扩编为新一军,苏军同志授予二等功!”
新一军。
这让苏军感到十分意外。
“这么说,我现在是军长了?”
“是的,按照嘉奖令:所有军官升一级……”
“好,立即把消息通知下去,让大家伙高兴高兴!”
“好的……”杨志华:“对了,军长,沈阳军区邓桦司令派人传来消息,说军校定于1月1日开学,让你有空过去一趟!”
“行,我知道了!”
杨志华离开后,苏军思索片刻,便拿起电话拨通了一则电话。
“喂,是监察部长的钱副部长吗?我是苏军,想向你要一个人……”
……
挂了电话,苏军便来到鞍钢炼铁厂。
想要生产汽车,苏军就必须解决冶炼和钢铁生产和产能问题。
而鞍钢是东北最大的冶炼厂,号称是共和国的“长子”。
龙国刚经历百年战乱,满目疮痍,经济凋敝。
特别是工业部门残缺不全,工业生产能力低下,冶炼行业尤其如此。
全国的钢产量不足16万吨,平均下来还不够给每个家庭打一把菜刀。
除了普通的钢材、钢坯外,几乎所有的特种钢材都无法制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无缝钢管。
无缝钢管被誉为工业的“血管”,是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
由于其承压力强,在工业生产中,无论是制造飞机、轮船、火车,还是输油、输气、输水、地质钻探,都需要无缝钢管。
没有它,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军工、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都无从谈起。
要想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必须打通这一堵点。
然而,一无设备、二无技术,更没有熟练工人,半个世纪前西方国家就能用圆钢制造的无缝钢管,对我国人来说却始终是奢望。
在日俄战争后,觊觎鞍山铁矿资源已久的小日子侵略者侵入东北,在鞍山先后建设矿场、制铁所和制钢所,也就是鞍钢的前身。
1916年,由小日子投资兴建,当时东北还是北洋政府的地盘。
抗战期间,鞍钢为小日子提供了大量钢材,维系了小日子的战争机器。
抗战胜利后,毛熊解放了东北,也带走了鞍钢7万多吨机械设备和物资,鞍钢的产能骤降为零。
1948年11月解放军进驻沈阳,东北全境宣告解放,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成立,这个重工业基地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1949年4月,许多原鞍钢技术人员从沈阳、丹东等地被保护性地接回,这些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回归,对鞍钢重振起到了关键作用。
龙国成立后,作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老字号,鞍钢成为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目前,炼钢厂2号平炉可以出钢,以及修复后的2号高炉可以生产铁水。
这意味着鞍钢采矿、选矿、炼铁、炼钢、初轧、成材整个生产系统基本形成,已经具备全面开工生产的条件。
至于生产方面,在1949年年底,鞍钢年产钢胚50万吨,钢材30万吨,生铁及钢分别为20万吨。
这点产量还不够塞牙缝。
此时,鞍钢厂门口。
厂长池铁城带着鞍钢高级技术人才在此等候,一个个望眼欲穿。
其中一名技术工人孟泰,人称“高炉卫士”、“老孟”,他十分好奇的问道:“厂长,我们在等谁?”
“军工部派遣一名人才,名叫苏军,他能解决鞍钢当下所有的问题……”
孟泰一脸怀疑的表情:“真的?他真有这么厉害??”
作为鞍钢厂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不相信有人可以解决鞍钢的问题。
当初,鞍钢恢复生产需要修复高炉,修复高炉又缺少器材。
孟泰自愿搞起了回收修复废旧器材的工作。
他跑遍十里厂区,日夜搜寻挖掘器材,把这些捡来的“宝贝”擦干净,涂油抹漆,分类摆放。
几个月下来,他收集的废旧器材大大小小有上万件,就把这些器材专门放在一间破旧房子内,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孟泰仓库”。
当时炼铁厂修复3座高炉,用的管道系统材料全都来自“孟泰仓库”。
在一线生产中,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线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系统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