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是龙国的强大和崛起的根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鞍钢便是地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没有独步全球的生产能力和全产业链。
即使你有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复刻出来。
不管再厉害的武器,它不是一次性用品,需要维修,保养,后勤弹药补给。
这就需要工业能力,军工技术托底。
就算侥幸复刻出来先进的武器装备,其工艺标准不达标,威力也必然会减弱。
所以,抛开国家的工业能力去谈什么军工,什么崛起,那都是扯淡。
工业能力才是国家和军工进步的基础。
苏军想要造飞机坦克,钢材解决了,接下来需要解决发动机。
这就需要汽车厂的配合了。
不过,现在国内的汽车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制造厂。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虽有部分有识之士尝试试制生产汽车,但因战争频繁,均以失败告终。
所有的汽车都是依靠进口或者通过逆向仿制得到。
到1949年,我国仍然只有少数进口汽车,供军政系统和富人使用。
研发生产自己的国产汽车,迫在眉睫。
抗美援朝一旦爆发,十分考验对全国的调动,速度等机动性。
机车,火车就起到了关键重要。
特别是运输补给进入半岛,其地形特征主要表现为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东北部地势较高,西南部地势较低?。
半岛约有四分之三是山地,险峻的山地大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山峰多成浑圆状态,山地之间有河川。
这对辎重部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所以,造一辆高性能的卡车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然而,生产一辆汽车需要发动机,底盘,冲压附件和金属品等13个车间组成生产线,加上后桥,转向器和驾驶室总成等。
这是一个庞大而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线。
这时。
系统响起一个提示音:【叮,触发系统任务:组建一支隶属新一军的情报局,完成可获得一整条汽车生产链。】
不愧是最强辅助系统。
知道苏军想要什么……太好了。
其实,苏军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组建情报局了。
不是情报总署不给力(国家成立后,情报机构经历了多次演变和重组,情报总署1949年11月1日成立,1952年8月7日撤销)。
而是苏军这次主要侦查和渗透的地方是半岛和小日子。
这暂时不属于情报总署的管辖范围内。
同时,苏军也算是在为半岛爆发战争做准备,一旦入朝,半岛的地形,环境,湖泊,村庄,地标建筑,防御关卡,兵力部署……等等,这些都需要提前掌握,才能更好的部署作战计划。
走一步,看三步!
至于人选,就看钱副部长那边放不放了。
思索片刻后。
苏军给军工部打去了电话。
“喂,是赵部长吗?我是苏军……”
“苏军同志,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赵匡义就好像看见了财神爷一样:“你有什么吩咐尽快提……”
确实,苏军不管是兵工厂,还是鞍钢都给军工部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有利于全国。
赵匡义当然得把苏军“供着”。
“赵部长,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是这样的……为了弥补我国工业恐怖,加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想创办一家汽车制造厂。”
“啊!”赵匡义震惊的喊了一声。
龙国现在什么情况,作为军工部长比谁都清楚。
根本没有生产汽车的条件,要技术没技术,要产业链没有产业链。
“苏军同志,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容易扯蛋?
“厂址我已经考察好了,就在长春孟家屯车站西北侧的地区!”
长春目的的工业基础条件比较好,能够满足年产3万辆15吨级别的载货汽车厂所需的电力、钢铁和木材等条件。
“至于,汽车生产的配套设备和产业链我来解决……”
赵匡义:“既然这样,那还需要我做什么呢?”
“从全国招聘汽车相关的技术人员,以及派遣学子到毛熊留学,最关键的是尽快让汽车厂动工……”
这些都需要军工部配合,苏军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加上准备周期较长……
时间就是金钱啊!